汇聚网络新力量:向上而生,向暖而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7:05:00
当代互联网的浪潮奔涌向前,既承载着信息传播的效率,更肩负着价值引领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92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数字社会,却面临着双重考验:一方面算法推荐滋生了信息茧房,另一方面网络乱象、隐私泄露、虚假信息等问题和挑战依旧严峻,但更也涌现出无数“凡人微光”照亮网络星空,跨越山海传递人间温度。
在流量至上的喧嚣中,如何让网络平台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扩音器”?答案在于以时代劳模为标杆、以凡人善举为星火、以历史记忆为根基,以无数人间烟火气,共筑清朗温暖的网络精神家园。
汲取榜样力量,让科技兴农的坚守成为网络“顶流”。74岁“时代楷模”徐淙祥在皖北麦田书写传奇:从1972年立下“科技兴农”誓言,到组建现代农业合作社,再到带领数百青年农民成立种粮协会,他以躬耕之姿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间地头化作“没有围墙的大学堂”——百余首农技谚语读本免费发放,32个“银发农技站”吸引万余青年观摩,祖孙三代研发的《黄淮海高产规程》更成为农业部推广的科技范本。徐淙祥的故事为何能在网络引发共鸣?因为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顶流”从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需求的奋斗者。网络平台当以流量赋能,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主动挖掘传播更多奋斗者的故事,让各行业专家与青年人才在网络空间“双向奔赴”。
微末之光,也可灼灼星河。今年7月,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许愿池化爱心池”刷爆热搜:面对患病女童家庭困境,园方退年卡、清空许愿池里12083元硬币,并追加5万元善款;更暖的是,市民自发前往动物园重新投币,让善意如涟漪般扩散。无独有偶,河南新乡姑娘李福贵开着小货车走村串巷,五毛的西葫芦多添一勺,两元的凉粉硬塞一块点心,晒麦子、拍照片的细节里,藏着最朴素的善意。这些“微末之光”何以照亮网络?因为它们触动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善意。网络平台可建立“正能量孵化机制”:通过算法推荐、流量扶持,让更多的乡村坚守被人看见,让“许愿池”的善意从个体行为传播升华为社会新风尚。
厚植爱国情怀,让历史记忆成为网络空间的“压舱石”。时间会让照片褪色,不会让历史尘封--《南京照相馆》仅上映8天,总票房破10亿 :影片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从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切入,讲述几个普通百姓在相馆避难期间,被迫帮助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照片,并冒死将胶片送出城外的故事。城墙弹孔、贡院街废墟,这些被VR技术复原的历史场景,让无数00后网友破防:“男儿有泪不轻弹”“吾辈当自强”……
无论是老照相师冒着生命危险保存日军罪证胶片,还是当代榜样徐淙祥坚守土地,一个守护的是民族记忆,另一个守护的是粮食安全,其内核皆是“国之大者,以国为重”。网络平台应成为历史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青少年“触摸”历史的痕迹;通过互动H5、纪录片展播,让“劳模精神”“抗战精神”突破时空限制,让网络空间成为青少年培育爱国情怀的第一线。
从麦田坚守到走村串巷的小货车,从许愿池的硬币到《南京照相馆》的热映,这些散落在时代长河中的光点,正通过网络的“放大镜”和“聚焦筒”汇聚成璀璨星河。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既需要平台算法的“技术向善”,更需要每个网民的“人心向暖”。让我们汇聚网络新力量,向上而生,向暖而行,共同守护这个属于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张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