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志愿填报新风向 锻造产业工人主力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7:02:00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呈现鲜明趋势:考生和家长正从盲目追逐“名校光环”转向务实追求专业适配与就业保障。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老牌工科院校因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而强势“霸榜”;与此同时,福耀科技大学等非一线城市的新型大学也因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而表现亮眼,分数线更是直逼中上游985。这深刻揭示了社会人才评价标准正从“唯名校”向“重价值、看前景”转变。
然而,这股面向就业保障和专业适配的务实之风,却与支撑国民经济根基的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暴露出我国人才结构的关键矛盾。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技能劳动者缺口高达2000万左右。究其根源,“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进工厂不受待见”的就业趋势未能扭转。同时,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经济回报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人社部“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企业占比仅约0.065%,覆盖面亟待扩大。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错位,已成为产业升级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瓶颈。
高考志愿呈现的务实新风向,恰恰为解决这一矛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锻造一流产业工人大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全社会,特别是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组织,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流向产业一线。
打造“技高者多得”的价值标杆,提高创新吸引力。工会要强力推动企业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在工资集体协商中重点聚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推动大国工匠、特级技师享受与高层次人才同等的福利待遇和专项津贴,探索年薪制、股权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方式。让技术工人的薪酬真正体现其价值,显著增强产业工人岗位的市场竞争力与吸引力。
构建“成长有通道”的职业坐标,打破发展天花板。 工会组织积极协同政府、企业,加速推动“新八级工”制度全面落地,系统性搭建产业工人全职业周期发展阶梯。大力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建立工匠人才库。着力推动优秀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显著提升其政治地位和话语权。
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重塑职业尊荣感。 工会要担当起弘扬工匠精神、重塑劳动价值共识的核心倡导者。通过开展劳动模范、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选树活动,选树宣传新时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组织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万名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系列活动,讲好奋斗故事,让“大国工匠”成为全社会敬仰的明星,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志愿表的理性勾选,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各级工会组织应该敏锐把握这一趋势,以落实中央《意见》为统领,在提升地位、畅通渠道、强化激励、营造氛围上出实招、见实效。唯有如此,才能将人才结构优化的“新风向”,切实转化为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锻造坚实脊梁!(陈进元)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