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方向盘,转出城市暖心风景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7:03:00
2025年4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北的士分公司驾驶员戴洪林接过“全国劳动模范”证书,成为南京出租汽车行业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手握方向盘十六载,这位从农村进城务工者成长为全国劳模的“的哥”,以百万公里“零投诉、零违章、零有责事故”的安全行车纪录,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写下生动注脚。
每天清晨4点半,戴洪林准时起身。5点前,他的指尖已拂过车内每一寸皮座椅,清点完便民“百宝箱”中的晕车药、消毒液、一次性雨衣。从一名普通进城务工人员到全国劳模的蜕变历程,正是工会推动产业工人技能与素质双提升的缩影。在南京市总工会“文明职工”评选等机制培育下,戴洪林总结出“三多工作法”——老年乘客多问、弱势乘客多等、特需乘客多帮,这一源于实践的工作法如今已成为南京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标准。
工会推动劳模精神传承的智慧,在“戴洪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充分展现。2018年,在工会组织支持下,这个由戴洪林倡议成立的工作室,成为行业技术革新与经验传承的孵化器。他带领团队编写的《出租车文明用语100句》《新聘驾驶员岗前培训手册》,如今已是南京出租车新驾驶员的必修教材。2020年,工作室更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出租车平安驿站”,将安全行车、应急救助等经验系统化传授给同行,惠及整个行业。工作室不仅推广技术经验,更成为工会普惠服务的延伸平台,其首创的出租车“巡约一体化”运营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困境。
劳模工作室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搭建了一线劳动者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戴洪林平均每两天拨打一次122反映交通标识设置等问题,被交警称为“最热心的监督员”。他将日常行车中发现的堵点痛点转化为合理化建议,推动城市交通微更新。这种源自基层实践的民主参与,正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劳动关系领域的生动实践——普通劳动者的专业智慧通过工会搭建的平台,直接融入城市治理体系。
当出租车顶灯亮起,戴洪林的车便化身为“流动爱心驿站”:连续12年“爱心送考”守护学子前程,11年赴明心康复中心温暖自闭症儿童,10年开展助残“爱心赏花”活动。更令人动容的是那根连接生命的红色纽带——无偿献血8700毫升,2016年成功为上海6岁男童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江苏省城市客运行业捐献第一人。在他的感召下,30多名出租车司机加入献血行列,一条流动的无偿献血宣传线在南京街头延伸。疫情期间,他的一句“医护人员乘车免费”的承诺和2000元捐款,彰显了工会引领下的劳动者社会担当;他组建的抗疫志愿服务队,成为特殊时期市民出行的“摆渡人”。
出租车穿行在南京梧桐树荫下,戴洪林的方向盘已转动十六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辆车到整个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火种点燃了出租车司机的职业尊严;当“三多工作法”成为全行业的服务准则,当“平安驿站”守护着万千乘客的安全,工会组织培育的不仅是一位全国劳模,更是一个劳动者成长与社会进步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戴洪林车内那张锃亮的“全国劳模”证书,映照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海拔——劳动精神的光辉,永远在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中温暖流淌。(汪银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