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从“指尖工匠”到“数字先锋”——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突围与时代价值重构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6:59:00


一组鲜活的画面,勾勒出产业变革中的奋斗群像。车间里,机械臂划出流畅弧光,与电脑屏幕上跃动的代码交相辉映;生产线旁,操作工手持平板实时监测设备运行——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某智能工厂的日常。据统计,江苏省技能劳动者占比已超过35%,“80后”“90后”正成为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当传统产业工人与数字化浪潮相遇,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精神突围”正在发生:他们不仅是产业升级的亲历者,更是时代价值的重塑者。这种双重身份的融合,构成了新时代劳动者最鲜活的精神图谱。

在技术迭代中重新定位——从“跟跑”到“领跑”的身份蜕变。十年前,钳工张师傅的日常工作是在毫米尺度上精益求精;如今,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检测系统,借助图像识别自动判断产品合格率。这种转变远非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劳动者角色的根本性重构。在南京某汽车制造基地,工业机器人承担了70%的焊接任务,而工程师们并未被替代,反而转型为“数字训导师”,专注于算法优化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这印证了一个根本道理: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将人推向更具创造性的价值高度。正如江苏推行的“新型学徒制”,通过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的联合培养,使年轻工人既精通数控设备操作,也熟悉控制程序编写,实现“体力+脑力”的双重赋能。

在网络空间中构建话语权——从“沉默者”到“表达者”的觉醒。新一代劳动者正在突破物理车间的限制,于虚拟空间中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常州某纺织厂女工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织造美学”账号,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融合,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徐州物流园区的货车司机自发组建线上社群,共享节油技巧与实时路况,形成民间行业知识库。这些看似微小的实践,实则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劳动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成为文化的主动创造者。他们在弹幕中交流规范,在直播里展示技艺,以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劳模精神。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正是“网聚职工正能量”的生动体现。

在时代浪潮中实现共生——从“个体突破”到“群体共赢”的价值升华。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职业焦虑,无锡物联网产业园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应答。这里的技工组成“创新联合体”,融汇老师傅的经验积淀与年轻一代的数字思维,在妇联等组织支持下,共同开发出令效率提升40%的智能仓储系统,催生出“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模式。这一案例揭示:数字化转型并非零和博弈,而可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多方共赢。工会推动“跨代际师徒结对”,使工匠精神与数字素养碰撞融合;企业设立“容错创新基金”,鼓励一线员工贡献改进建议。这些机制表明,只有构建包容、共享的成长生态,才能使每一位劳动者真正成为时代浪潮中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千万星火,点亮时代精神灯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江苏劳动者不仅用双手创造物质财富,更在重塑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设备的升级,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正能量的传播不依靠宏大叙事,而源于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创新。当更多“指尖工匠”成长为“数字先锋”,当车间里的汗水折射成智慧的光芒,我们必将在这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见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壮阔景象。(刘涛)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