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为何用音乐剧“唱响”乡村振兴?对话《大田》主创:希望吸引年轻人关注“三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8 21:27:00

9月28日晚19:30,作为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音乐剧《大田》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大田》之名源自《诗经·小雅》中的农事诗篇,主创们将“大田多稼”的古老愿景注入现代乡村振兴的语境,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已故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原型,通过三代农科人跨越六十载的奋斗史诗,将“三农”问题的时代命题转化为舞台上的情感共振,构筑起一部关于土地、生命与时代精神的深情诗篇。

演出前,该剧导演尹韬、音乐总监姜景洪、出品人王健等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

作为主旋律原创音乐剧,《大田》的创作充满挑战性,剧中人物摒弃了脸谱化的英雄塑造,而是以“在矛盾中前进,在痛苦中坚守”为主线,刻画出立体真实的“农人群像”。导演尹韬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部“三农”题材音乐剧,《大田》聚焦时代背景下的人生变化,以及赵亚夫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这部戏中的时间跨度有60年,从他18岁开始考大学,一直到80多岁。”

该剧采用倒叙与顺叙穿插的叙事结构,以赵亚夫的退休为时间节点,串联起三个历史阶段的农村变革,形成了“过去”与“现在”的互文:当老年赵亚夫在绿色农业争议中陷入迷茫时,青年时代的选择场景如潮水般涌来,揭示出“初心”在时代浪潮中的永恒价值。

主人公赵亚夫的形象塑造尤为典型:他早年因新闻专业取消而被动学农,又在自然灾害中目睹农民疾苦,最终将个人命运与土地紧紧捆绑,展现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

在剧中,设置了双重冲突——赵亚夫与老同学方济青、农民代表笪大姐的思想交锋构成外在冲突,赵亚夫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形成内在冲突,共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赵亚夫与农民关于绿色农业的争论,不仅是戏剧冲突的高潮,更是对农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辨,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命题紧密相连。

《大田》独特的音乐语言备受称赞。音乐总监姜景洪带领团队耗时半年,将江南小调、戏曲曲艺与现代器乐巧妙融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音乐元素。

“我们在做音乐设计时,给了演员很大的空间。”姜景洪介绍说,剧情中并没有堆满音乐,而是用递进关系来刻画的人物变化。剧中唱段不仅承担着叙事功能,更成为人物情感的载体。《感恩》《多么想》以悠扬的旋律传递出农民对赵亚夫的感激与怀念;《悲悯》以深沉的曲调展现主人公对农民困境的共情与责任感;《农民的命》《守护这根苗》则以铿锵有力的节奏,诠释了农科人坚守初心的信念……剧中歌词通俗易懂,又充满哲学思辨,展现出创作者的理想情怀。演员们的表演和演唱,细腻生动,真挚感人,很多首歌曲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田》自2022年创作以来,历经三年,经过十数稿修改打磨,先后获选中国文联2021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2022年度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2025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

该剧出品人王健告诉记者,以赵亚夫为创作题材的影视剧等已经有过不少,“我们认为,音乐剧广受青年观众欢迎,所以采用了该形式,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农村音乐剧题材突破之作”,并“唱响科技兴农的时代旋律”。

文 | 视频  实习生 雍茜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