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亭湖:“青”力量让非遗“潮”起来,产业“绿”起来
来源: 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2025-09-28 21:04:00
在亭湖,传统与创新正在年轻一代的手中交汇融合,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一批批青年传承守护者与创新开拓者,以科技赋能产业、以创意活化非遗、以情怀融合文旅,正在多个领域掀起一场场“青春实践”,助力亭湖走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科技创新:青春动能推动产业焕新
绿色发展是亭湖区产业发展的根基,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依托这一优势,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中坚力量。他们深耕专业领域,积极投身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具体解决方案,为企业与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2021年,“95后”刘自成入职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师从公司董事长戴建军。在参与江西花炮企业高氯酸盐污染调研时,他开发出废水处理新技术,并获得专利,推动公司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达成重点研发合作。深受导师“严守国标底线,杜绝侥幸”理念的影响,刘自成不仅追求技术达标,更致力于资源循环。
如今,刘自成专注于重金属铜高选择性分离回收技术的研发,已完成特种除铜螯合树脂材料开发,并申请2项发明专利。该技术可高效吸附并回收含铜盐水中的铜资源,消除危废属性,大幅降低环境风险,推动行业走向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目前,刘自成已主导完成20余项废水处理工程,积累丰富的基层环境治理经验。
2024年,青年工程师王鹏伟加入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导师徐克明的系统培养下,他从图纸绘制、材料选型起步,逐步参与实战项目。在公司参与的一项国际项目中,王鹏伟主动收集整理欧洲机械标准,帮助团队在设计前端规避风险,并精心编制输送机械专业双语术语库,提升翻译准确率,为公司节省大量人力与修改成本。
非遗传承:老手艺焕发时代新生
非遗也可以很“潮”。亭湖的青年非遗传承人不再满足于照搬古法,而是以现代审美和实用创新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他们尊重根源,更敢于突破,以时尚表达与实用创新活化老手艺,让老手艺真正“活”在当下、走进生活,延续文化根脉。
“90后”吴益鹏是吴氏膏药的第六代传人。大学期间,他每逢假期便到父亲吴登清的中医诊所学习,亲见膏药为广大患者缓解病痛。被患者的认可深深触动,吴益鹏决心将家学发扬光大。
大学毕业后,吴益鹏着手改良传统膏药。在坚守“道地药材、传统工艺”这一底线前提下,他始终追求“黑如漆、明如镜”的品质标准,通过调整药材配比与制作工艺,使新款膏药不仅适用更广、安全性更高,质地柔软且不易污染衣物,还显著提升其便捷性与保存性。
“我用糖画创作动漫形象,就是想让更多孩子喜欢上这项传统手艺,传承亭湖非遗。”1994年出生的糖画非遗传承人邱月自幼随父学艺,至今已坚持20年。
为打破“做糖画没前途”的质疑,邱月潜心钻研符合现代审美的糖画造型,突破传统题材限制,创作出小猪佩奇、泡泡玛特等时尚IP形象,并将糖画嵌入相框便于保存观赏,吸引大批年轻粉丝。
文旅融合:创新场景激活文化记忆
在亭湖区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一批年轻人正成为激活文化记忆、赋能传统空间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场景再造、内容创新与文化传播,不仅传承文化根脉,更以充满创意的现代表达为古老空间注入鲜活体验,显著提升文化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坐落于盐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的“洋湾茗咖”,便是青年创意与传统底蕴碰撞的生动例证。由年轻团队主理的这家店铺,以中式建筑为底色,巧妙融合“大洋湾+茶+咖啡”的特色,并围绕景区IP“呼呼”开发出文化衫、陶瓷杯、抱枕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链接传统,”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特色饮品与文创开发,让每一次游览都成为可感知、可带走的记忆。”近期结合热点推出的“冲‘凤’陷阵”主题特饮,迅速吸引众多年轻游客参与互动,在古典氛围中成功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当代社交场景。
在新四军纪念馆,一群年轻的内容创作者和志愿者正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升级。他们发起“AI复现计划”,秉持“让历史发出新声音”的理念,运用技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构建全新叙事视角。同时,通过“小铁钉”志愿讲解等形式,联合全市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深入开展“铁军魂·盐城红”主题活动,将革命教育融入日常,让红色基因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代代相传。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根。亭湖区广大青年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正以技术更新传统,用当代语言重述文化,共同为亭湖的明天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