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瞬间为永恒,“只有花儿不会老——江宏伟作品展”在雨花美术馆开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1 17:53:00
纤毫毕现的花枝,振翅欲飞的鸟禽,朦胧的灰色调带来的诗意吸引了每一位观众的目光。9月10日下午,当代工笔花鸟画代表画家江宏伟的“只有花儿不会老——江宏伟作品展”在雨花美术馆开展,并同时发布了江宏伟新书《只有花儿不会老》,让读者一窥一位当代艺术家在花木对话中如何寻求超越时间的“无我”之境。
本次展览由雨花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雨花美术馆承办,南京新曜艺术研究院、江苏聚贤堂艺术品有限公司协办,集中呈现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江宏伟先生近年来的60幅精品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宏伟与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沈勤,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澎湃新闻》艺术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顾邨言,诗人、作家、《雨花》杂志主编育邦,本次展览策展人、雨花美术馆执行馆长李文钢等多位嘉宾展开对谈。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画精雅风格的典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深幽的意境、内美的素质、典雅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在中国画坛博得赞誉。本次展览以“只有花儿不会老”为主题,深入探讨永恒与瞬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艺术家在与花木的私密对话中,寻获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在创作中融合宋画的内敛平和与印象派的光色意境,通过多层渲染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灰调画面。江宏伟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体现出消融小我、回归天地的哲学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安源指出,江宏伟的艺术创作是对宋画的重新发现,他的创作非常含蓄、克制,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光影风格,“我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代主义者,他的画法与宋画有关系,但并不是完全的关联。”
刘伟冬从创作实践的角度,探讨江宏伟艺术创作中的视觉革新及灰色调的诗性表达,它看似延续了宋画察物的传统,却与“宋画”相去甚远。江宏伟的画面并非一种纯色,而是类似于印象派的灰色调性——在细微的关系中营造氛围与气息。这种并非中国传统的色彩感觉,被包裹在了看似传统的意趣与味道之中。
育邦则从文学的角度分享了他对《只有花儿不会老》一书的解读,他认为江宏伟的文章与其画作一样文字清晰,娓娓道来,情感细致入微,在书中江宏伟分享了许多他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解读,“如果你仅看江老师的画作,你或许会觉得他是一个工笔画大师,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观念,了解一个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艺术与他的精神世界的交融。”
顾邨言将自己对江宏伟艺术创作的印象比喻成“品了一口绿豆糕”,滋味口感极致细腻微妙,“我刚刚细细地看江老师的画,画上蓬松的芦苇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自己的童年记忆,想到了小时候在芦苇水荡里的时光,时间回到了过去,觉得当下浮躁的声音一下子停了,我想这就是好的艺术、真正的艺术能够给我们的感受。”
沈勤回忆了自己与江宏伟相知相识相交的过往,从一个专业画家和友人的角度评价江宏伟的艺术创作是充满了真诚的,其作品虽有宋画之影,但不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与宋画不同,江宏伟不以古人为刻板教条,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艺术的敏感点基础上学习古人处理问题的态度,由此达到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分享会最后,江宏伟畅谈了自己这些年来创作的体悟,他十分谦虚地表示,与古人相比,现代画家也非常有才华,不缺技能,但唯独缺少专注与单纯,“现代的问题在于选择太多,现代性的焦虑产生于过多的信息、过多的选择,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古人沉静专注的心态反映在作品当中成为永恒,“现在我的年龄上来了,精力不如从前,但每天还是这样画画,白天跑步出身汗,然后在内心非常宁静的时候开始画画,一幅画的产生,常常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某一契机的触发,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乐在其中。”
在分享会结束后,江宏伟为现场观众签赠随笔集《只有花儿不会老》,以笔墨传递一份跨越时空的艺术温情。同期,雨花美术馆特别推出以江宏伟代表作品《柳禽图》为灵感开发的系列艺术文创,于开展日首发呈现,供观众留念,将艺术之美延续至生活日常。本次展览将展至2025年10月23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视频|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