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一河穿古今 千年文脉邂逅青春飞扬
来源: 南京日报
2025-09-11 16:45:00
外秦淮河13日将迎“赛艇盛宴”
一河穿古今:千年文脉邂逅青春飞扬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王峰
9月13日至14日,2025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将举行,南京外秦淮河上将再现“百舸争流”盛况。
这条曾经承载六朝金粉、明清繁华的“母亲河”,如何与现代体育赛事结缘?它又将怎样见证南京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
六朝烟雨:千年文脉流淌外秦淮河
自古以来,金陵水系发达,适宜开展大型赛事。
《岁华忆语》中提到,在竞技之日,各大帮派聚集在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赛龙舟,沿岸人山人海,人们还会投掷银钱,放鹅鸭下水,引舟人下水争抢“夺标”。当时即使是富裕人家,如果想买舟观看比赛,也必须提前预订,否则会寻不到位置。
2024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激情开赛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如今,2025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移至外秦淮河,两岸风光旖旎,沿途山水城林浑然一体,一条石头城路,更是诉说着六朝古都的丰富内涵。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石头城因石头山而得名,石头山现名清凉山。
著名学者薛冰介绍,古石头山海拔最高处仅60多米,旧日江水直逼山下,因战略地位重要成为“东吴第一军事要塞”,并铸就了六朝大型国际皇家港口石头津的繁盛。作为当时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它见证了孙吴及后来的东晋南北朝经常与东亚、东南亚诸国互派使者的交往历史。
从宋代开始,这里逐渐转化成一个文化区,成为南京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开创了对石头城这一地理意象咏写的典型范例,并营造了金陵地理空间符号与文学意象的经典组合模式。
此后,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石头城为文人墨客所追慕。这里建有崇正书院,明代南京的第一位状元焦竑就曾在此读书;位居“金陵八家”之首的画家龚贤曾在此隐居,他所居住的扫叶楼还在;袁枚也在此留下深深的印迹;更有魏源故居、陶澍创办的惜阴书院以及近代中国早期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南京的现代高等院校等,都环绕于周围。
黄金水道:现代赛事激活“运动基因”
2006年,外秦淮河上第一次举办龙舟赛事。自此,外秦淮河致力于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活力再生,充分利用“水清、岸绿、景美”的优势,逐渐蝶变为一条“运动的河”。
2018年,第一届南京秦淮河龙舟竞渡大赛;2020年、2023年和2024年,江苏省龙舟精英赛……外秦淮河上的大型龙舟赛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随着南京水上赛事版图不断拓展,赛事数量逐年递增,竞赛规格持续提升,除了传统的龙舟赛事,近年来,赛艇、皮划艇、桨板等新兴水上运动不断涌现,水上俱乐部、水上运动商户相继落户于此,参赛队伍也从市内扩展至省内、国内乃至世界高校,影响力辐射全球。
2023年,南京“秦淮河”·皮划艇、桨板邀请赛在外秦淮河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皮划艇、桨板业余高手,参与了12公里长程河道赛、300米短程竞速赛等8个小项的比赛。
赛事蓬勃发展,离不开外秦淮河的蝶变。自启动秦淮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目前外秦淮河水质更加清澈,河道平均宽度80米,全年270天以上达Ⅲ类水质标准,两岸三级观赛平台累计长度超15公里,可容纳2万至3万名观众同时观赛。
以水为媒,近年来,不同主题特色的外秦淮河水上观光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倾心打造的“黄金赛道”成功举办120余场龙舟比赛、20余场次皮划艇比赛,城市知名度和开放度不断提升。这条贯穿南京的河,成为一条尽显人水和谐的文化之河。
“现在外秦淮河成了网红打卡点,来了不少年轻游客。”家住南艺后街附近的居民张敏见证了河道的变迁,如今,她每晚都会带着孙子来河边散步,“去年我们在这里看过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孙子很喜欢,现在也开始学赛艇了。”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南京“以赛促治、以治兴赛”的发展思路,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赛事互惠互利,形成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
水岸交响:体育赛事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为什么外秦淮河适合举办水上赛事?答案藏在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中。
从自然条件看,外秦淮河水流平缓,水位相对稳定,河面宽度适中,非常适合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既避开了城市航运主通道,又形成了视野开阔的观赛长廊;
从配套设施看,外秦淮河穿越南京3个主城区,辐射半径5公里内常住人口超百万,赛事的通常举办场地鼓楼水岸·南艺后街、石头城遗址公园,毗邻地铁1号线、2号线及4号线,1公里范围内拥有12个公交站点,沿线配备5处大型停车场,整条沿线已成为重要的滨水开放型活动空间。
2024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激情开赛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从文化底蕴看,外秦淮河景观多元化,沿途有历史文化古迹、现代都市风貌及自然生态景观,分布着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中华门城堡、越城天地、赏心亭、石头城、南艺后街、双孔护镜闸等46处景点、街区和人文建筑,是展示南京山水城林主城形象的“流动博物馆”。
“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穿城而过’的赛艇赛道,我们比赛时既能路过一些景点,又能望见现代化高楼,这种时空交错的体验感独一无二。”2024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举办时,参赛队员纷纷表示。
为了将这种独特性转化为文旅优势,本届赛事组委会精心设计了“赛事+文化+旅游”的融合路径,将举办各项交流活动。例如,今年的“城市参访”活动将带领参赛选手乘坐长江游轮与夫子庙游船,在水面上体验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并组织运动员们走进夫子庙、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深入感受六朝古都的文化魅力。
“我觉得入夜的秦淮风光和白天一样美,都是不能错过的风景。”去年,来自牛津大学的参赛队员Benjamin Burk Hardin乘坐画舫游十里秦淮,欣赏“桨声灯影”后,看到了南京秦淮河的不同风貌,他表示这里既有历史传统韵味,又有都市现代繁华。
2025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项目总负责人佘定洋表示,本届比赛举行期间,丰富多彩的绿色市集嘉年华活动也将在秦淮河畔同期开展。运动竞技、艺术文创等特色商品将集中亮相,穿插音乐演出、文艺表演等节目,与赛艇比赛碰撞、呼应,打造水岸联动的观赛体验,为观众带来视、听、游、购全方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