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紫牛头条

紫牛头条|网上找“高端旅行社”定制欧洲游,蜜月旅行全毁,还多花了4万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0 22:16:00

近日,深圳市民张女士(化名)在腾讯新闻热问发帖称,国庆黄金周期间,她与丈夫奔赴欧洲度蜜月,却因一场“定制游”遭遇噩梦。张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年年初,她通过社交平台找到的武汉某“高端定制旅行社”,收了3万元团费。然而,10月1日,他们抵达欧洲后,负责人吴某突然失联,导致两人被迫在异国他乡临时订房、摸索行程,额外花费4万多元,原本承诺的“6人小团”“全景点覆盖”沦为泡影。张女士发现参加这个“欧洲定制游”的受害者还有十多人,总金额达到了28万。记者调查发现,吴某此前已经因多起司法案件被列为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目前,张女士已联合多名受害者收集证据,计划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张女士在腾讯新闻热问上的发帖

轻信“高端定制”,从平台种草到付清尾款暗藏隐患

“第一次出国,英语不好,想找个靠谱的旅行社,就通过社交平台刷到了‘老吴’。”张女士向记者回忆。她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吴某发帖宣传“欧洲6人定制小团”,强调“非走马观花、门票酒店全含”,还自称“法国留学背景、有本地地接社、武汉有实体门店”,这些信息让她动了心。

吴某在社交平台上的主页

“恒隆广场是武汉高端商场,他说的门店开在这里,看着也比较靠谱。”张女士说,她为了确定该公司的情况,特意让武汉朋友去门店核实,3月时门店仍正常运营,这让她放下心来。随后双方签订合同,约定了9月30日至10月11日的意大利法国12天行程,两人团费共计3万元,张女士当天便向该公司对公账户支付1万元定金。

然而,这场“靠谱”的定制游从一开始就暗藏隐患。今年6月份,一名自称“林某”的学生突然通过合同信息添加张女士微信,焦急表示自己报了吴某的暑假游学团,临出发前一天联系不上吴某,“他说原本承诺的团期没拼到人,要延期。”虽然后来林某延期出行,但据其反馈,行程中不仅合同约定的部分景点被以“时间不够”为由删减,住宿也“一般般”,吴某还常因团员质疑甩脸色、不听取意见。“当时定金已付,我临时找其他旅行社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张女士说。

张女士与吴某签订的合同

8月份,张女士办完签证后,吴某开始频繁催促支付尾款,理由是“需提前订酒店、安排行程”。此时张女士再次让朋友核查恒隆广场门店,却发现门店已关闭。面对质疑,吴某辩解称“疫情导致游学业务亏损,恒隆房租太贵,正在找新址”。同时,面对张女士提出索要酒店订单的需求,吴某还以“带团有时差”“有流程”“不信任就没法合作”搪塞。最终,张女士还是支付了尾款,“想着他之前确实有团出行,没敢深追,怕关系闹僵影响后续行程。”

突然失联,糟心行程、街头找房,蜜月变“异国噩梦”

9月30日,张女士夫妻抵达罗马,第一个“意外”便接踵而至:吴某此前承诺的“地接”并未出现,还以“行程变动”为由让他们从罗马飞往巴黎,因当天到达罗马时间太晚,吴某答应帮他们在罗马安排住宿,并远程帮叫了一辆网约车,夫妻俩因不熟悉机场地形,找乘车点花了近1小时,抵达住宿地时已是深夜。

吴某留言称自己被海关查扣

10月1日上午,张女士将飞往巴黎的行程截图发给吴某确认接机,对方仍有回复,但上飞机后,便不再回复消息,陷入失联状态。张女士说,下飞机后他们等待半个多小时,才收到吴某的两段语音,对方称“在瑞士边境过海关时被查,因他的证件被偷、车被砸,需罚款6000欧”,此外,吴某还称“因接机安排错了机场,需要自行订酒店,后续会报销,次日再联系”。

可这一“次日”,成了无止境的等待。张女士夫妻彻底陷入困境:因国内手机收不到短信,无法注册Uber,信用卡仅1万额度,当地法语、意大利语又不通,连公交地铁都不敢坐。“每天只能在网上查攻略,临时订酒店,2000多元一晚已经是控制预算,稍微安全点的都满房或三四千。”张女士说,他们两人在巴黎、罗马街头拖着行李箱找住宿,遇到火车站等混乱区域总是提心吊胆,“有些景点需要提前预约,我们只能在外围打卡,完全没心情玩,每天三四点就醒,满脑子都是怎么解决问题。”截至目前,除了3万元团费,两人已额外花费4万多元。

多方调查,幕后骗子官司缠身,多名受害者受牵连

张女士表示,更让她气愤的是,她后来通过其他受害者得知,吴某的“被查”纯属谎言。一名曾被吴某拖欠课时费的家长告知,吴某“没失联,就是躲起来了”,且他至少有三四个微信账号,此前在国内经营音乐培训时,曾拖欠30多名老师数十万元课时费。

张女士联系了其他多位受害者

此外,法国当地地接社也告诉张女士,吴某“私人收游客钱未转给地接”,仅他们一家就被拖欠十几万元,此前由吴某对接的部分旅行团行程,是地接社垫钱安排的,如今已无力继续垫付。张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经历后,迅速有十余名受害者联系她,群聊记录显示,有人两人付了6.5万元,有四人付了8.5万余元,目前均未能联系上吴某。

记者调查发现,与张女士签署欧洲定制游合同的武汉西米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文艺创作、信息咨询服务、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票务代理服务等,但不包括旅游业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某,天眼查信息显示,吴某在7家公司任职,是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自身风险6条,周边风险59条,开庭公告16个,包括服务合同纠纷、股权转让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名下数家公司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他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费。

吴某涉及多起司法案件并被限制高消费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吴某及相关公司,截至发稿均无回应。据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他曾与吴某在国外留学,当时吴某家里条件不错,留学回国后投资了不少公司,前几年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到处向朋友借钱,后来听说他骗了不少人的钱后逃到了国外,此后再也没有消息。

目前,张女士已联合其他受害者收集合同、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计划回国后立即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好不容易凑了假期度蜜月,结果成了骗局受害者,这次蜜月旅行也因此受影响。”张女士无奈表示,经历此事后,她再也不会盲目选择跟团旅游,“也希望能提醒更多人,找旅行社别只看平台宣传,一定要核实资质,留好证据,避免再有人上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见习记者 马斌

视频 马斌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