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假期尾声遇上寒露节气 收好这份身体调养指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22:35:00

10月8日,寒露节气至。国庆假期即将落幕,不少人还没从国庆假期作息中缓过神,就被深秋的寒燥 “找上门”:口干舌燥、肠胃胀气、腰膝发凉,甚至情绪莫名低落……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葛海波主任告诉记者,这正是中医所说“节后虚火遇寒邪”的典型表现。如何从节日狂欢平稳过渡至日常生活?一起来看专家给出的健康指南。

【第一招】饮食“清补转润”,给肠胃“减负”

饮食调养:酸甘化阴,温补脾肾

润燥首选: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等食物,可滋阴润肺,缓解呼吸道干燥。推荐银耳雪梨羹(银耳泡发后与雪梨、冰糖同炖),或晨起饮用芝麻杏仁饮(黑芝麻糊加杏仁粉)。

健脾温中:山药、南瓜、薏米等黄色食物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推荐山药薏米粥(山药切块与薏米、大米同煮)可祛湿健脾,南瓜小米粥则适合脾胃虚寒者。

忌口提醒:避免辛辣烧烤(如辣椒、花椒)、生冷寒凉(如冰饮、螃蟹)食物,以防加重秋燥或引发腹泻。

【第二招】收心养性,预防“节后综合征”

假期饮食油腻、作息紊乱易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免疫力下降。寒露时节需针对性调整:

1、饮食“轻断食”,清理肠胃

假期后首日可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粗粮比例。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晚餐以温热粥品为主。

2、运动“收敛”,避免大汗伤阳

选择温和运动:如八段锦(重点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式,调理三焦经)、快走+深呼吸。

3、情绪调节:远离“悲秋”,保持心境平和

秋季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情绪,可以每日多晒太阳,接近大自然。提高社交互动频率,与亲友聚会,分享假期趣事,缓解孤独感。

【第三招】预防为主,给身心“降压”

寒露后感冒、咳嗽、哮喘高发,需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外出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注意保暖,增强肺功能,谨防疾病发作。

通讯员 张明 莫禹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