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一顿螃蟹下肚,他们进了急诊!医生提醒:吃蟹前先了解自身情况,适量食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19:46:00

“秋风起,蟹脚痒”,金秋时节,肥美的螃蟹如期而至,成了不少人的“餐桌宠儿”。恰逢假期,不少人更是一顿接一顿地吃。螃蟹虽鲜,却不是“人人能享”,近日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就接连接诊几位因吃蟹感到不适的患者。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洋提醒,从临床情况来看,有几类人群吃蟹风险较高,尤其要注意,别因贪鲜遭罪!

资料画面 AI生成

一顿螃蟹,他们进了急诊

“医生,我中午吃完螃蟹就开始拉肚子,已经拉了四五次,现在浑身不得劲,胃还特别难受。”10月7日晚上,南京市民王先生(化名)匆匆赶到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求助。接诊的黄洋副主任中医师仔细询问,王先生补充道:“我以前吃螃蟹都没事,昨天是在饭店吃的,说不定是螃蟹没处理干净。”随后,黄洋为其安排了检查,结果显示王先生血象升高,最终诊断他是因细菌感染引发了急性胃肠炎。

无独有偶,当天还有一位黎先生(化名)也因吃螃蟹出了状况。他晚上和朋友外出吃宵夜,朋友点了大闸蟹,他一连吃了两只。没想到到了半夜,黎先生脸上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红疹子,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经检查确诊,黎先生是因螃蟹过敏引发了急性荨麻疹。

幸运的是,经过针对性治疗,两位患者的症状都已明显好转,身体逐渐恢复。

专家划重点:这几类人吃蟹风险高

黄洋副主任中医师指出,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螃蟹虽美味,但因其高蛋白、高脂肪及性寒的特点,以下几类人群在食用时需格外谨慎,甚至忌口:

高脂血症患者首当其冲要控制吃蟹。这类人群本身血脂代谢就有问题,而螃蟹(尤其是蟹黄)的高脂肪会让血液中甘油三酯短时间飙升。

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偶尔尝一两口蟹肉可以,但蟹黄、蟹膏必须忌口,“消化蟹黄和蟹肉时,胆囊需要排出更多胆汁帮忙,这个过程很容易让结石移位,引发胆绞痛,甚至胆囊炎急性发作。”

胃肠道敏感的人同样要谨慎。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肠胃黏膜本就脆弱,蟹黄蟹膏的高蛋白、高脂肪会加重消化负担,可能引发胃痛、腹胀。

特殊人群更需留心。孕妇消化功能较弱,过量吃蟹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婴幼儿肠胃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仅容易消化不良,还可能过敏;老年人代谢慢,每次食用不宜超过一只;痛风患者也要少吃,避免蟹肉中的嘌呤导致尿酸升高。

过敏体质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螃蟹的蛋白含量高,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少部分人诱发机体免疫反应。本身就对螃蟹过敏的人,或有海鲜过敏、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孕妇,最好不要吃蟹。

健康食蟹,牢记“三要三不要”

针对如何健康食用螃蟹,黄洋副主任中医师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建议:

“三要”:

一要认真清洗: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污泥,极易滋生细菌。吃螃蟹前一定要洗刷干净,解开捆扎绳,用流水认真刷洗。

二要彻底煮熟:料理螃蟹一定要蒸熟煮透,避免食用生腌螃蟹。一般水开后需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三要合理搭配:《本草纲目》记载蟹肉性寒,有小毒。吃蟹可同时服用紫苏,或喝完姜茶驱寒。

“三不要”:

一不要吃死蟹:死螃蟹体内的细菌会扩散到蟹肉中,存储时间较长的螃蟹也会滋生细菌,所以一定不能图节省,食用死蟹或久存的螃蟹。

二不要过量食用:一般吃蟹1至2个即可。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风寒感冒未愈的人群尽量少吃螃蟹。

三不要与寒凉食物同食:吃螃蟹时避免和西瓜、西红柿、冰淇淋、冰饮料等寒凉食物搭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极易导致腹泻。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也忌食螃蟹。

黄洋最后强调,若在食用螃蟹后出现腹痛、腹泻、皮肤红疹、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