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地评线】荔枝网评:激活海洋经济动能,擘画沿海发展新图景

来源: 荔枝新闻

2025-09-12 18:03:00

  特约评论员/郭元鹏 

  9月10日,江苏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盐城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评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和去年以来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江苏省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是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成效的复盘,更锚定了“以海洋经济为主力军,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从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到先进制造业集群崛起,从创新成果涌现到经济稳中向好,江苏沿海地区已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而要让这份韧性转化为持久动能,还需在创新、生态、交通、载体四大维度持续发力,让沿海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以“科创融合”为笔,绘就产业升级新画卷。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在创新,关键在产业。江苏沿海地区坐拥独特的海洋资源与产业基础,唯有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打破传统发展瓶颈。一方面,要聚焦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加快集聚高端科技人才与科研平台,让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线产品”,做好“海洋+”与“+海洋”文章;另一方面,需推动现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将沿海地区打造成海洋经济领域的“试验场”与“新引擎”,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以“绿色低碳”为墨,勾勒生态发展新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沿海地区发展中尤为关键。江苏沿海拥有丰富的滩涂、湿地等生态资源,既是生态屏障,也是发展资本。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既要坚决整治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守护好蓝色家园;也要深挖风能、太阳能等绿电资源潜力,打造零碳园区、绿色工厂,让“绿色”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明标签。同时,可依托生态优势创新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与海洋文化融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以“交通织网”为脉,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沿海地区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主动脉”。港口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枢纽,需进一步提升能级,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项目要统筹推进,在联网、补网、强链中打破区域壁垒,让沿海地区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联系更紧密。唯有织密交通网,才能让物流更畅通、要素更集聚,为海洋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以“园区提质”为基,筑牢协同发展新平台。开发园区是沿海地区承接产业、集聚要素的核心载体。要推动园区从“粗放扩张”向“特色集约”转型,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园区,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强南北共建园区,深化跨区域合作,让苏南的资金、技术与苏北沿海的资源、空间精准对接;同时建好用好对外合作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让园区成为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强支点”。

  海洋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沿海地区则是撬动这一引擎的关键支点。从科创赋能到生态守护,从交通织网到园区提质,每一项举措都是推动沿海地区蝶变的重要力量。相信随着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江苏沿海地区将以海洋经济为笔,在黄海之滨绘就一幅“海阔天空”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全国沿海地区发展提供更多“江苏经验”。(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