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版的“清明上河图”上线,《九码头》文史丛书解码宜昌城市文化符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3 18:04:00
九码头是宜昌城重要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发展历程,是宜昌人的记忆乡愁。但长期以来,关于九码头全面、系统的文史研究相对匮乏。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了文史研究丛书《九码头》,在多维透视、人文底蕴、文学地理三重视阈下全面展现宜昌码头文化。
《九码头》共三册,全书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历史卷、社会卷、文艺卷。《九码头》从三个方面来囊括九码头的发展和变迁,具有一定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站在整个长江流域和世界水文化的高度来谋局布篇;全领域,囊括文史、非遗、工业、商业、文学、艺术等各个门类;收集文学艺术作品,突显美学高度。
2023年,伍家岗区政协与区委宣传部提出编撰出版《九码头》文史丛书的构想,旨在系统梳理和传承九码头的文化脉络。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文化名家张永久,宜昌市文联副主席李扬,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冯汉斌,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赵志满等一批专家承接了这一重要编撰任务。十余名撰写组成员怀揣着对宜昌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踏上了艰辛的编撰之旅。两年多来,撰写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查阅资料、采访以及撰写等工作中,深入文史资料、街头巷尾,探访九码头的老人和相关知情者,收集珍贵的口述历史,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力求还原九码头最真实的历史风貌。
本书以纪实与文艺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形式,构成本书的基本主调。文艺卷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优美的文学语言、精湛的美术(书法)艺术,通过诗歌、散文、诗词、民间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影像、文艺史料、美术(书法)作品等多种文艺形式,描绘了九码头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有机会感受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历史卷详细记载了九码头从兴起到发展的历史脉络,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社会卷聚焦于九码头社会生活百态,涵盖了经济、商贸、交通、科教文卫、工业等多个方面,让读者可以看到昔日九码头的社会生活全景图。
九码头是宜昌市著名的城市地标和对外窗口,也是市民耳熟能详的伍家岗区域的老街区,它既是物流的码头,也是市场的码头;即是商业的码头,也是文学的码头;既是市民的码头,也是旅客的码头;既是历史的码头,也是当代的码头。它承载了数代宜昌人的美好记忆,也见证了近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宜昌的沧桑变幻,可以说,每位老宜昌人,都有自己心目中九码头的模样。
在此大背景下,以讲述九码头的历史、挖掘九码头的记忆、留住九码头的根脉为宗旨,编纂出版《九码头》一书,意义自不待言。《九码头》文史丛书的出版,在宜昌市的文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填补了长期以来关于九码头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宜昌地方文化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