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两代版画家以刀为笔铸就民族记忆,李桦《烽烟集》与程勉《血寰》首度同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3 15:54:00

扬子晚报讯 (记者 冯秋红 实习生 雍茜如) 一场以刀锋刻写历史、以黑白照见灵魂的艺术盛宴,将于9月9日在江苏大剧院拉开帷幕。记者在《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布展现场看到,近百件珍贵版画作品及文献史料,重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岁月的血火历程。策展人、著名版画家陈超先生告诉记者,展览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先生的《烽烟集》与其学生程勉先生的《血寰》首次同台展出——两部跨越八十载的版画巨作,以深刻的艺术语言和沉重的历史叙事,共同构筑起一道民族记忆的精神长城。

李桦先生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首任主任。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拿起刻刀,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烽烟集》创作于抗战烽火之中,全套十四幅作品,如同一部悲壮的黑白史诗。《辱与仇》中日寇暴行刺目惊心,《逃难》中百姓流离失所、《游击队员》中战士目光如炬、《军民合作》中众志成城——每一幅皆以刚劲凌厉的刀法、强烈对比的构图,刻画出民族的苦难与不屈。这批作品不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典范,更被誉为“刻在木板上的抗战宣言”。


硝烟虽散,血痕犹在。李桦先生的学生、南京艺术家程勉,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老师的艺术使命。他在南京——这座曾遭受侵华日军残酷屠城的英雄城市,耗时三十年创作完成《血寰》南京大屠杀木刻组画。全套十五幅黑白木刻,以极度凝重、近乎雕塑感的视觉语言,重现那段至暗历史。程勉以粗粝的刀痕、压抑的黑白对比、充满张力的构图,将个体创伤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画面中无声的哀嚎、凝固的血泪、沉重的阴影,皆为对历史真相的庄严控诉。

陈超表示,两代艺术家的精神接力,成为展览最动人的脉络。1985年,李桦在病榻上看到《血寰》部分作品时,激动地致信程勉:“我似乎发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真正画家了。”他在信中写道:“我们今天的艺术家有责任把这个伟大时代的变革继承下来……写出他们的真实的思想和感悟的史诗。”程勉早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师从李桦、古元等先生。他从老师那里继承的不仅是刀法与构图,更是“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使命。李桦在战火中以《烽烟集》为民族存亡呐喊;程勉在和平年代以《血寰》为历史真相立碑——二者虽处不同时代,却同样以刻刀刻写下民族的心灵史。《烽烟集》与《血寰》的首次同台,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对话,更是一段精神的传承。 刀锋之下,刻痕不灭。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