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78|抗战时期新四军敌工英雄杨勇伟使用的皮手枪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8 15:48:00

这件文物是新四军战士杨勇伟使用的皮手枪套,国家三级文物,长14厘米,宽9厘米,高4厘米。1943年2月下旬,南通县从公安局和县警卫团侦察排抽调20多名骨干,组建由杨勇伟任队长的“政治保卫队”,打响了苏中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第一枪。由于这支队伍全部配带短枪,老百姓们习惯称他们为“短枪队”。杨勇伟和他的短枪队,在敌人6个月的“军事清乡”期间,进行了40多次战斗,击毙日伪军14人,汉奸7人,俘虏13人,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曾以“不是敌人清乡,倒是新四军清城了”为题报道了他们的事迹。该手枪套就是杨勇伟同志在南通短枪队时使用的,1986年收藏于新四军纪念馆。

杨勇伟,原名杨柳德,1921年12月出生在上海市宝山杨家堰(原属江苏省)。1940年1月,杨勇伟参加崇明抗日游击总队,在游击总队特务中队7班担任班长,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崇明抗日游击总队奉命渡江北上,编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四分区指挥部三旅。

1943年,日伪纠集军、警、宪、特等1.5万余人,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活动。为粉碎敌人的阴谋,2月,一支由20多名骨干分子组成的南通县政治保卫队正式成立,杨勇伟任队长。组建后的第一次行动,便是干掉由汪精卫亲自委派的如皋县岔河大检问所主任凌月东大汉奸。任务十分紧急,因为这个汉奸的具体情况,如外貌特征、衣着打扮、落脚地点等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并且敌人再次派下重兵把守,要在戒备森严的虎穴中击毙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是一项非常艰险的任务。

接受任务之后,杨勇伟向队员们做了具体部署,自己则化妆成一名小老板,前往侦察情况。这天,正当他在院子里佯装散步观察时,遭遇日军的突击查房。由于事出突然,杨勇伟没带“有效”证件,情况非常紧急。而这时旅馆边上照相馆的老板正好出现在门口,杨勇伟当机立断,迅速走上前去主动攀谈,盘查人员见状,便没再盘问。

这次查房虽说令人捏了把汗,但让杨勇伟心中有了把握。如此兴师动众地查房,基本上可以判定目标人物就在旅馆之中。为了确定目标具体位置,第二天,杨勇伟在旅馆里继续侦察,发现整个旅馆老板住的厢房非常可疑,正当他准备往里走时。酒店老板立马挡住了他,颇为紧张地说“这里不住客人”。但杨勇伟已经一眼看到房间里坐着个大胖子,身穿提花绸缎大褂子,心中了然,便退了出来。

1943年4月20日夜晚,在确定目标人物后,杨勇伟果断扣动扳机,凌月东应声倒下。完成任务后,他们火速撤离,并在现场留下一张写着“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署名“一枝梅”的传单。自此,“一枝梅”除奸杀敌的故事在南通地区不胫而走,汉奸、特务们个个“谈梅色变”。

很多年后,杨勇伟的儿子询问父亲为何要用“一枝梅”的称号?他回答:一是告诉老百姓,寒冷的冬天里还有报春的“一枝梅”,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二是让日伪军胆战心寒,丧失斗志。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杨勇伟用自己英勇、无私、忠诚的革命战斗生涯,为这件皮手枪套,渲染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红色光辉。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