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77|康林少将缴获的日军饭盒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8 11:58:00

来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馆藏文物说明》登记表格,“藏品使用人及其生平”栏里写着:“康林(1916—1995),江西于都人,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长,北京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在后续的“藏品介绍”栏里,这样简洁明了地阐述:“深灰色,保存完好。开国少将康林,1942年起曾任苏中军区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苏中反‘清乡’斗争。该物品是他率部参加南通地区日伪军重要据点石港攻击战中的战利品。”

顺着馆藏资料线索,我们很快看到了这个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用饭盒。这看似平常的铝合金扁圆型饭盒,让那些硝烟史尘里的将军战场故事与器物轶事随着追忆,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康林同志1916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农民家庭。他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战士、班长、副政治指导员、教导队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军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康林同志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后跟随陈毅同志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康林同志指挥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解放战争中,康林同志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和枣庄攻坚战以及鲁南、莱芜、孟良崮和淮海、渡江及解放长山列岛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康林同志曾率部赴朝作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和其它战役战斗。在北京军区工作的十几年中,他先后分管国防工业、作战、民兵等项工作。

康林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铝合金饭盒来自新四军在苏中攻击伪军据点石港的战斗。

1942年8月,为支援苏中三分区反“扫荡”斗争,新四军第1师第3旅决心消灭驻江苏省南通县(今通州市)石港镇的伪军第32师第64旅第127团。

8日下午6时,康林率部的第7团第1营、第2营从二窎出发,于9日凌晨向石港镇发动攻击;第3营负责阻击由石港镇逃跑之敌。

南通警卫团亦于8日下午6时出发,分两路于9日凌晨到达石港镇附近,第1营、第3营负责打援,第2营于凌晨3时参加攻击。

第7团突击队在十几分钟内即突破南门外围工事。敌退入碉堡。新四军冲入街心,分路围攻碉堡。战至下午4时,攻下伪军第1营营部。当夜将伪军团部外围碉堡全部攻下。

10日上午6时再行攻击,伪军团部全部缴枪投降。9日上午9时许,驻金沙镇伪军第64旅特务营200余人前往增援,遭到南通警卫团第1营伏击,被击溃。

10日上午9时,马塘、孙家渡、曹家埠等地伪军100余人又来增援,遭到第9团第3营第8连和旅部特务连痛击后溃退。

“石港战”历时两天1夜,共歼伪军1个团,俘副团长以下500余人,毙伤4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步枪320余支、短枪25支、手提机关枪6支。新四军亡干部1人、士兵5人,伤干部4人、士兵12人。

冲锋陷阵的喊杀声中,康林从敌人手中缴获这只饭盒。

回到驻地,大家看着这长圆扁体铝合金家什,还拉开了有关日军胸挂铝合金饭盒的故事。原来,人们经常见到日军在战时常常挂着一个扁圆型铝皮质饭盒,误认为仅仅是餐食而用。其实,他们的饭盒随身不弃,除了盛装饭菜充饥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用处,就是盛殓战死兵卒的骨灰,便于携带送回故土。日军在每场战事平息后,会马上收殓战死官兵,大多就地火烧成灰,用这些饭盒盛藏骨灰回国安息,以效忠族。看似大有“孝心”的样子!

人,都有自家祖宗族系,且都有故乡国土。丧者如真有灵性,生者又为何践踏异邦他国,到别人的家园里烧杀抢掠,生灵涂炭?

康林将军缴获的这只日军军用铝合金饭盒,长16厘米,中间宽9厘米,高13厘米,并有提手。饭盒中有同形的内盆,另有饭盒的外盖,整个饭盒为铝质材料,形态完好。它的存在,再一次证实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撰稿人:涂俊明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