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62|新四军的战地报纸《抗敌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0 17:25:00

在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众多陈列中,有几份抗日时期新四军的战地报纸,引发瞻仰者的关注。

当年,抗日烽火熊熊的炽烈战场上,在战旗引导下,将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然而,就在战斗的前前后后、来来往往的短兵相接之中,另有一面鲜红的猎猎战旗在迎风招展,或鼓舞斗志,或揭露敌顽阴谋,或传播我党的抗日、民主、团结、救亡主张……这就是抗日军民喜闻乐见、日伪闻风丧胆的战时军报。它们是我党我军抗日救亡的另一面“战旗”,是报道抗日战线战事的“火线哨兵”。它们不仅是一张张抗敌自卫、保家卫国的战报,更是一把射杀敌顽、望风披靡的利剑,如此“文器武功”鼓舞人民,推动团结抗日军民夺取一个个辉煌胜利。

解读那些军报的过往史,来路上诞生着它们诸多的曾经。

1939年到1942年期间,是整个中国抗日战争最严酷的阶段:日军封锁,抗日物资匮乏。华中抗日根据地物资尤为紧张。

如此非常之下,刘少奇支持和创办了《抗敌报(江北版)》等一批报纸,为更加有效地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推动华中地区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9年12月,刘少奇率中原局领导机关到达皖东定远县后,决定办一张中原局的机关报。他指示原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阑西和他的秘书刘彬,迅速筹备出版《抗敌报(江北版)》为中原局机关报。报社由王阑西任主任兼编辑,林檎、甘柏、吕莹任编辑兼记者,刘一村、方言负责印刷出版,陶一波负责图书资料。为充实报社的力量和加强报纸的新闻性,刘少奇又把中原局电台台长及报务人员20余人派到报社。当时,报社设在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一个村庄,和中原局、江北指挥部靠得很近。为避免国民党顽固派的干扰,报纸就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名义出版,报名叫做《抗敌报(江北版)》。对报纸的任务,刘少奇作了明确指示:当前中原地区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向广大群众揭露日寇的诱降阴谋,加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汉奸汪精卫、亲日派、反共顽固派的投降、倒退、分裂活动,为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而奋斗。《抗敌报(江北版)》要围绕这个主要任务,把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方针、政策向根据地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使党的任务、方针、政策和广大群众见面,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变成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他要求把办好报纸列为中原局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各地党委要利用报纸指导工作。

1939年11月20日,在皖东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一个村庄,《抗敌报(江北版)》正式出版,首期为油印4开小报,国际国内新闻主要依靠抄收或改写新华社、中央社播发的新闻,报纸主要篇幅刊登党中央、中原局以及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的重要言论和文章。发动和组织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扩大抗日武装部队,发展与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工资,改善人民生活等内容都会经常在报纸上有所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的情况也时见报道。报纸出版后,领导机关、部队指战员、农民群众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当报纸张贴在街头墙上的时候,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围拢过来看,识字的人还会大声地念给不识字的人们听。就这样,这张报纸就好比一个指路灯,报纸上宣传的内容在部队、地方以及广大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由于初期条件的限制,报纸创刊时为油印版。在刘少奇的关心下,报社建立了印刷厂,并从1940年5月1日起改为铅印4开报纸,报社人员这时增加到100多人,报纸由3日刊改为2日刊,发行份数增加到四五千份。1940年12月1日,中原局新的机关报《江淮日报》创刊,《抗敌报(江北版)》停刊。

撰稿人:涂俊明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提供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