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体验“人脸识别”“机器学习”,学生直呼过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4 17:25:00
人工智能通识课来啦!2025年秋季学期起,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到2027年实现AI通识教育全学段全覆盖。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如何上?9月4日,记者走进了鼓楼区的琅琊路小学和南师附中树人初中两所学校,实地探访了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
“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瘦,尖嘴缩腮。”在琅琊路小学的未来教室,一堂《初探人脸识别》的课程从“猜人物”的小游戏开启。在体验环节,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人脸识别”的数据采集和比对实验。孩子们按照实验要求,使用智能硬件采集不同动作下的脸部表情并记录实验数据,忙得不亦乐乎。该课程的讲授教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刘凯晨告诉记者,“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孩子们对新技术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数字素养还比较薄弱,因此,课程设计将降低理论难度,用活动游戏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浪潮中,学校也积极探索将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琅琊路小学副校长顾骏介绍,我们将依托学校数智教学研究团队的种子教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研训活动,深度研读区本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并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跨学科整合,让教学内容更有温度,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我们还将推进小主人学习平台的应用,用AI结束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形成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琅小样板”。
在南师附中树人初中,该校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陈杰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实例,带领同学们从身边应用开始了解图像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手势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印象,陈老师还别出心裁地让AI跟大家互动。AI竟俏皮地说,“教室里是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可爱。”这一有趣的回应,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陈杰介绍,“本学期的课程主要是围绕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算力展开,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训练机器模型,从而应用和创造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学生刘子淘说,“今天这堂课让我了解到很多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助力行业快速发展。我也想多多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为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鼓楼区中小学率先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全区中小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字素养基础。据了解,课程建设方面,鼓楼区构建了“基础+拓展+创新”三级课程体系,覆盖小学至初中全学段。鼓楼区教育局组织编写了区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读本,于2025年秋学期开展起始年级的AI通识课程教学,学习内容涵盖机器学习、算法原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AIGC、智能机器人等六大模块,各学校每学年将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
通讯员 鼓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视频:薛超
图片:刘莉 、区教师发展中心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