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秋高气爽,警惕季节交替时节的高发皮肤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3 20:28:00

随着气温下降,湿度降低,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皮肤,正悄然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秋冬交替,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是多种皮肤病伺机而动的“多事之秋”。对此,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孙彩虹列举了当下常见皮肤问题,并解锁科学预防与护理,帮助我们的肌肤安然度过这个敏感时期。

视觉中国

秋冬交替时节,常见五大皮肤问题

一、皮肤干燥与瘙痒症

这是秋冬最常见的皮肤困扰。空气变得干冷,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这道天然锁水屏障变得薄弱,导致水分快速流失,从而出现干燥、脱屑、紧绷,甚至引发剧烈的全身性瘙痒,尤其以小腿、前臂和腰腹部最为明显。

“越洗越痒,越抓越干”是它的典型特征,尤其在夜间脱下衣物时,瘙痒感更为剧烈,形成“瘙痒-搔抓-更痒”的恶性循环。而秋季对抗皮肤干燥与瘙痒其精髓在于:温和清洁、及时保湿、环境加湿,这样才能科学止痒。

二、乏脂性湿疹

乏脂性湿疹又称冬季瘙痒症,可以看做皮肤干燥的“升级版”。当皮肤极度干燥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红斑、细小的裂纹,形似“碎瓷”,伴有灼热、刺痛和瘙痒。严重时裂纹加深,甚至出血。

它好发于老年人的小腿胫前,因为老年人皮脂腺本就萎缩,但任何年龄层如果护理不当,都可能中招。对抗乏脂性湿疹是一场以 “保湿” 为核心的战争,从温和清洁到足量保湿,从环境加湿到衣物选择,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预防的价值永远大于治疗。

三、带状疱疹复发或加重

带状疱疹的本质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秋季的环境和人体生理变化,为病毒的“再激活”和“肆虐”创造了绝佳条件,一次重感冒后引发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在皮疹出现前,患者可能感受到更为剧烈的烧灼、电击或针刺样疼痛。由于天气转凉,更容易将这种单侧身体疼痛归咎于“受风”或“肌肉劳损”,增加了误诊率和诊断延迟风险。对于带状疱疹高危人群(年过50、劳累、有慢性病)而言,建议通过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证睡眠、管理情绪来稳固免疫力,并积极考虑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抵御秋季带状疱疹加重的最有效策略。

四、银屑病(牛皮癣)复发或加重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疾病。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情的天然抑制作用减弱;加上天气干冷、上呼吸道感染增多等因素,常导致病情复发或原有的斑块增厚、扩大。

它的特点是界限清晰的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和点状出血。秋季银屑病的防治核心是 “保湿、防感染、避诱因、稳治疗”。患者需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日常护理与规范的医疗干预相结合。

五、冻疮

这是寒冷引起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耳廓、面颊)局部皮肤的小动脉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缺氧。随后,如果突然进入温暖环境,小动脉会发生麻痹性扩张,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出现淤血和炎症,形成紫红色、肿胀的结节,伴有痒感和胀痛。

冻疮常见于儿童、青年女性和血液循环较差的人群。而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预防冻疮和改善皮肤新陈代谢。

终结皮肤“危肌”,这份护理指南请收好

秋季皮肤面对这些挑战,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是守护肌肤健康的关键,需要从清洁、保湿、环境调节、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

清洁:温和适度,忌烫忌搓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的温水(37-40℃)为佳。过热的水会洗去本就稀少的皮脂,加剧干燥。秋冬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隔日一次或每两日一次为宜。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选择中性或弱酸性、不含皂基的沐浴露、沐浴油。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更不要用搓澡巾大力揉搓。

保湿:黄金法则,重中之重

保湿的“黄金时间”是洗澡后。用毛巾轻轻拍干身体,在皮肤尚带潮气时(3分钟内),立即全身涂抹保湿剂,能最大程度地锁住水分。当下应更换更滋润的保湿产品,选择含有神经酰胺、胆固醇、尿素、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或身体乳。质地从乳液升级为霜、膏状,锁水效果更佳。每天至少涂抹1-2次,干燥部位可随时补涂。

环境调节:内外兼修

在办公室或卧室使用加湿器,将环境湿度维持在50%-60%,能有效减少皮肤水分蒸发。多喝水,适量增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和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外出时做好保暖,戴手套、围巾、穿厚袜,但注意衣物应以柔软、透气的纯棉为佳,避免羊毛、化纤材质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瘙痒。

生活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当皮肤瘙痒时,可通过拍打、冷敷或涂抹保湿霜来缓解,切忌狠抓。指甲应剪短磨平,以免划伤皮肤引发感染。

特别提醒,如果皮肤问题已严重影响生活,如瘙痒无法忍受、皮疹范围扩大、出现渗液或感染迹象,请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切勿自行滥用激素药膏。

通讯员 葛妍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