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两盒柿子下肚,男子恶心呕吐进了医院,原是胃里长出“疯狂的石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2:50:00

金秋时节,佳节将至,柿子挂满枝头,诱人的口感让不少人难以抗拒。然而柿子虽美味,若食用过量或方式不当,极易引发“柿石症”,轻则给肠胃带来负担,重则需通过手术取“石”。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普外综合病区就收治了一名因食用大量柿子引发胃柿石的急诊患者。

图源 视觉中国

今年3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此前回老家办事时,收到发小赠送的两盒柿子,因柿子口感香甜,张先生不知不觉便将两盒柿子全部吃完。可没过几天,张先生就出现了严重的腹胀症状。起初,他以为是饮食过量导致,便自行食用了一些山楂试图助消化,不料腹胀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伴随明显疼痛。休息数日后,疼痛加剧,还出现了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家人见他捂着肚子在床上翻滚,痛苦难忍,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急诊医生对张先生进行腹部查体,并安排全腹部增强 CT 检查,初步诊断其为“胃柿石”。由于张先生胃内的 “柿石” 体积较大,医生告知需紧急住院并通过手术取“石”。这一结果让张先生既震惊又抗拒,他疑惑地表示:“我只是吃了点柿子,怎么就要开刀了,柿子还能变成石头?”

江苏省人民医院胃外科主任徐皓介绍,柿石是胃结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少人因空腹食用柿子或一次性食用过多柿子而引发柿石。柿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柿子中含有树胶、果胶及鞣酸。其中,果胶、树胶等物质遇到胃酸后,会形成不易溶解的质硬肿物;鞣酸则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此外,胃酸与鞣酸相互作用,还会形成一种黏稠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若与食物中的植食性皮、子、纤维及食物残渣结合,就会形成巨大团块状的质硬柿石。

徐皓主任进一步表示,胃柿石在胃内会不断摩擦胃黏膜,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严重时还会导致胃出血、胃穿孔。若巨大的胃柿石堵塞肠道,会引发肠梗阻;肠道蠕动过程中,肠黏膜与柿石反复摩擦,还可能导致黏膜出血,甚至穿孔,进而造成腹腔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厌食等症状。

听完专家的解释,张先生懊悔不已,并表示,以前真不知道吃柿子还会引发柿石,没想到这么美味的东西,贪吃竟会致病,看来再好吃的食物也得适量。

为帮助市民既能享受柿子的美味,又避免被柿石困扰,徐皓主任医师给出了七点科学食用建议:

1.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柿子,柿饼同样可能引发柿石,也需控制食用量,不可过食;

2.不空腹食用柿子,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浓度升高,更易导致蛋白质变性凝固,增加柿石形成风险;

3.不食用未成熟的柿子,未成熟的柿子含有更高的单宁酸和鞣酸,极易形成柿石,需经发酵或成熟后才可食用;

4.食用柿子前需撕掉柿皮,柿子皮中的鞣酸是形成胃柿石的主要成分;

5.不与含高蛋白的食物同食,鱼、蟹、虾、海参等高蛋白食物,在鞣酸的作用下,极易凝固成块,形成结石;

6.了解并规避搭配禁忌,不与山楂、黑枣、甘薯、海带、螃蟹、酸菜及酸性水果同食,食用柿子时不饮酒、不喝牛奶,也不服用铁剂;

7.老人和儿童应少吃柿子,老年人胃肠蠕动较慢、消化功能较差,儿童肠管较细、肠壁薄,分泌及蠕动功能易出现紊乱,食用柿子后更易引发不适。

专家还特别提醒,不仅柿子食用不当会引发结石,黑枣、山楂等富含果胶和鞣酸的水果,若食用方式不当,同样可能形成结石。因此,市民在食用各类水果前,应充分了解食物的特性,做到科学食用、健康食用。若食用柿子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通讯员 姜海英 吴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