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二胎妈妈孕期查出舌癌,一场“母婴保卫战”就此展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20:50:00
近日一通产后回访电话,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接受回访的张静(化名)在电话那头哽咽道:“是你们时刻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带我走过了这段艰难的旅程,是你们给了我和宝宝第二次生命!谢谢!”
27岁的二胎妈妈张静从未想过,第二个宝宝的到来会如此惊心动魄。孕早期时当地医院产检显示唐筛低风险、排畸B超正常,她满心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然而,从备孕起便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却在孕中期急剧恶化,每一次吞咽都如刀割般痛苦。
经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王志勇教授诊断,张静患有舌部鳞癌已侵犯肌肉与神经组织,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便第一时间帮助其联系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葛志平主任门诊寻求救治。
葛志平主任接诊后,检查发现张女士腹中胎儿偏小两周,但其他指标尚属正常。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一场跨院、跨学科的多方会诊随即展开。南京市口腔医院王志勇教授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产科、儿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专家团队齐聚并达成共识:优先切除恶性肿瘤。但长时间手术易诱发宫缩致早产,张静又是疤痕子宫,风险重重。
“我们必须为母婴争取最大生机。”面对两难抉择,产科主任葛志平、殷茵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马蓉一起,对术中用药及应急预案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每一份文献的查阅、每一种药物的安全性评估,都凝聚着团队对生命的敬畏。
2025年3月10日,张静怀孕29周,南京市口腔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生命保卫战悄然打响。王志勇教授团队主刀“舌部病灶扩大切除术+右颈部淋巴清扫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手术团队、新生儿专科团队在手术室随时待命。殷茵副主任医师寸步不离,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张静的子宫和胎儿情况。手术过程如履薄冰,但得益于术前缜密规划,术中未出现宫缩或胎儿缺氧等异常情况,肿瘤被成功切除。术后病理更带来喜讯:张静无需放化疗!
省妇幼团队为手术做准备
王志勇教授团队实施手术
然而,挑战远未结束。张静需要在术后接受长达30天的鼻饲营养治疗,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产科团队凭借前期对药物影响的精准把握,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从饮食到康复,从心理到生理,全方位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由于孕早期胎儿生长迟缓,加上孕中期的手术影响,尽管胎儿在稳步生长,却始终未能达到标准,胎儿生长受限问题逐渐凸显。至孕37周时,B超显示胎儿仅相当于34周大小。继续妊娠风险陡增,葛志平主任在与张静及家属沟通后,建议终止妊娠。
4月29日,在多学科团队的护航下,张静通过剖宫产顺利生下了宝宝。手术室内,婴儿响亮的啼哭驱散了所有阴霾,宣告了这场“母婴保卫战”的胜利。术后第四天,张静恢复良好出院。5月7日,宝宝经过新生儿专科团队的治疗后顺利出院。
葛志平主任团队查房
近日,葛志平主任团队在回访张静时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葛志平主任医师表示,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比较罕见,但孕期激素变化、免疫系统调整可能加速肿瘤生长,让病情更复杂。癌症治疗手段会给妈妈带来副作用,影响恢复;孕期化疗可能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先天畸形等。但处理得当,产妇有机会能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葛志平主任提醒:“孕期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妈妈和宝宝生存康复机会较好。产后也不能松懈,要完成后续治疗与随访,定期复查。”
通讯员 黄诗韵 戴宇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