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胆囊结石不处理,竟成癌症导火索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20:46:00
近日,52岁的张先生住进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10年前,张先生体检就发现有胆囊结石,因无明显不适症状未予重视,仅偶尔服用利胆药物。近半年来,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进一步检查发现胆囊壁显著增厚,最终被诊断为胆囊癌。普外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朱桂祥表示惋惜:“若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或许可避免癌变的悲剧。”
这一病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我国约10%的成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其中70%-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病史。胆囊癌5年生存率不足5%,结石长期刺激正是其重要诱因。
胆囊结石为何会“升级”为癌?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关联已被医学界广泛证实。结石长期摩擦胆囊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导致细胞反复损伤、修复,最终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研究显示,结石直径>3cm的患者癌变风险是<1cm者的9-10倍。此外,以下情况更需警惕并定期监测:
1.无症状结石:约50%患者无典型疼痛,易被忽视;
2.合并胆囊息肉:息肉直径>1cm、基底宽或增长迅速者癌变风险高;
3.病程超10年:炎症反复发作加速黏膜恶变。
朱桂祥主任提醒:胆囊癌早期症状隐匿,难以诊断,就像人体内埋了颗“定时炸弹”,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监测。
治疗选择:切胆还是保胆?因人而异
1. 胆囊切除术
对于结石充满胆囊、胆囊萎缩或功能丧失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研究表明,预防性切除胆囊可显著降低癌变风险,尤其适用于结石>3cm、合并糖尿病或胆囊息肉者。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从四孔法、三孔法、GIMI超微创胆囊切除,逐步发展到现如今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满足不同胆石病患者的需求。
2. 保胆取石术
近年来,微创保胆技术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该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胆囊收缩功能是否正常;结石数量少、无恶变倾向;患者能接受术后结石复发风险等。作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和长三角胆病防治一体化专科联盟成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率先在省内开展保胆取石手术,引进各类内镜设备,改进保胆技术,术后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加速康复、降低结石复发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省内保胆手术的标杆单位。
预防胜于治疗:守住三道防线
首先是饮食管理,要保持规律三餐,尤其重视早餐以促进胆汁排出,同时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并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其次是定期筛查,结石、息肉等高危人群应每 6-12 个月复查超声,40 岁以上人群则要将腹部超声纳入年度体检。最后是及时干预,无症状结石若合并结石大、病程长等高危因素,建议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增长迅速或形态异常者,需尽早切除。
朱桂祥主任提醒大家:虽然随着医学进步,靶向治疗、免疫等疗法为胆囊癌患者带来新希望,但早诊早治仍是关键。当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不要单纯认为是胃病,胃镜检查固然重要,但肝胆超声检查不可缺失。一颗被忽视的胆囊结石,可能成为“致命杀手”。科学管理胆囊健康,定期筛查、理性治疗,才可能远离胆囊癌的威胁。
通讯员:王亚巍 杨萨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