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府志回“府”!《〔同治〕苏州府志》走进榜眼府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1 23:16:00

10月31日,“苏州方志大讲堂”吴中专场——《〔同治〕苏州府志》走进榜眼府第活动在苏州吴中区木渎镇举行。这是一次典籍与故地的重逢,这是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150年前,一部府志在这里启修;150年后,这部府志焕新回到这里。府志,回“府”了。

府第修府志

清同治元年(1862),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进士李铭皖出任苏州知府。任职期间,李铭皖感于“一郡之文物掌故、损益废兴以及忠义节烈之足以风世厉俗者,……若历久无书,必致湮没不彰”,决定组织重修《苏州府志》,并敦请同年进士、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出任《苏州府志》总纂。同治八年(1869),冯桂芬在自己木渎寓所(今榜眼府第)开局纂修。

 位于榜眼府第的冯桂芬铜像

冯桂芬(1809—1874),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太平天国时期入李鸿章幕府,强调“采西学”“制洋器”,对洋务派影响甚大,著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稿》《两淮盐法志》等。《苏州府志》开局纂修时,冯桂芬已年届六十。他不顾年迈,组织了分纂17人、检校7人、采访11人的纂修队伍。分纂中有日后成为知名学者的王颂蔚、叶昌炽、管礼耕等。11人的采访队伍更是远超之前的府志、郡志,体现了冯桂芬对采访实录的重视。五年后,书稿将成,冯桂芬却去世,其子冯芳缉、冯芳植继其遗志,完成定稿。该志堪称冯氏两代接续完成的心血之作。

旧志焕新颜

同治《苏州府志》是清代最后一部《苏州府志》,体量庞大,卷帙浩繁。全书除卷首《巡幸》一卷外,正文150卷,实际字数398万字。卷首12幅地图,创新采用新式绘图法,并参用履地实测绘制而成。内容上,该志对康熙、乾隆、道光《苏州府志》及其他文献资料在吸纳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增补,尤其为太平天国运动在苏州的情形、对苏州地区的影响提供了众多珍贵史料。该志对义庄善堂、苏松重赋等的记载,体现了冯桂芬关注民生疾苦、主张社会改良的思想。同治《苏州府志》是一部“兼取各志之长,关切民生大计”(《〔同治〕苏州府志》总校江庆柏)的地方志。

 同治《苏州府志》载苏州府九邑全图

2022年6月,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对全市市县两级现存旧志及整理情况全面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旧志整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包括同治《苏州府志》在内的全市现存283种旧志启动整理点校。本着“质量第一、打造精品”的精神,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诚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古籍整理专家、曾参与《江苏文库》《江苏历代方志全书》等重大古籍整理项目的江庆柏担任《〔同治〕苏州府志》总校,以名家校名志提升整理质量和成果影响力。江庆柏研究员与刘全忠、周忠、卿朝晖、姜雨婷等团队成员,历时三年,完成整理点校工作。2025年6月,作为同治《苏州府志》整理点校成果的《〔同治〕苏州府志》(全六册)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纂修于150余年前的同治《苏州府志》,以更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简体横排版焕新面世。

《〔同治〕苏州府志》点校本

府志回府第

10月31日,“苏州方志大讲堂”吴中专场——《〔同治〕苏州府志》走进榜眼府第活动在吴中区木渎镇举行。活动由苏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吴中区地方志办公室、木渎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纂修于150余年前的同治《苏州府志》以点校本形式重回其修志局(纂修地)——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冯桂芬后人代表、方志文化爱好者等约60人参加活动。

活动上,苏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乐江向榜眼府第赠送《〔同治〕苏州府志》。

 乐江主任向榜眼府第赠书

《〔同治〕苏州府志》总校江庆柏向冯氏后人代表赠送《〔同治〕苏州府志》。

《〔同治〕苏州府志》总校江庆柏向冯氏后人代表赠书

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被授牌为“江苏省史志馆联盟苏州系列馆”。苏州市、吴中区两级方志部门向榜眼府第赠送码洋约10万元的史志书籍,丰富榜眼府第馆藏。

苏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傅强向榜眼府第授牌

活动期间,《〔同治〕苏州府志》总校江庆柏作题为“关切民生大计—— 冯桂芬与同治《苏州府志》的纂修”的专题讲座。

《〔同治〕苏州府志》总校江庆柏作专题讲座

清同治年间,冯桂芬父子两代接力纂成同治《苏州府志》;150余年后的今天,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整理、江庆柏总校的《〔同治〕苏州府志》走进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名家纂名志,名家校名志,府第修府志,府志回府第,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接力。让沉睡的古籍在它的诞生地焕发新生,让方志文化从历史深处走进当下生活,是本次活动最为独特的意义所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