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锚定中国“斯图加特”,常熟以“生态棋局”竞逐汽车电子新赛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9 11:09:00

“常熟有信心做中国的‘斯图加特’。”10月28日,“驭电启程 智领新篇”常熟市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推进大会暨汽车电子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投用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来自全国汽车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常熟向汽车电子“新赛道”全面发力的关键一步。

航盛基地投用,常熟再添智能汽车“策源地”

当天投用的航盛集团华东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20亿元、占地120亩,将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域控制器、车载行人报警系统、抬头显示等关键零部件。与此同时,由航盛集团与高通公司联合打造的高通8775舱驾融合平台实现全球量产首发。该平台攻克132项功能安全课题,实现16项软件功能创新,打破智能座舱与高级别自动驾驶分立的技术壁垒,成为行业跨域融合的代表成果。

航盛集团董事长杨洪表示,常熟高效的政务服务、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让企业看到了“智造”的土壤与空间。“我们希望以常熟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宝地,让这里成为中国高质量产品的亮丽名片。”

从航盛人工智能研究院到与奥托立夫的安全电子合资项目,一批高端功能平台的落地,让常熟不再只是制造环节的“配角”,而成为智能汽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五大礼包”营造创新土壤,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常熟的雄心,不止于引龙头,更在于建生态。大会上发布的“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及“五大礼包”,系统展示了这座城市对产业链共生共荣的思考。

“人才礼包”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300万元安家补贴;“创新礼包”聚焦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补贴;“成长礼包”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和技术升级;“投资礼包”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重点项目建设;“应用礼包”鼓励无人驾驶、园区接驳等新场景示范。

这一系列政策,直指汽车电子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不仅为龙头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为配套中小企业预留成长土壤。常熟正从“政策洼地”转向“生态高地”,以“耐心培育”取代“短期招商”,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1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1600亿元产业链加速“协同生长”

活动现场,15个汽车电子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9亿元。苏深汽车电子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圈同步成立,深圳的创新资源与苏州的制造基础实现深度互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汽车电子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绕不开的核心领域,“常熟的实践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此次生态圈的建立,不只是区域合作的新尝试,也让常熟在产业链的“内循环”与“外链接”中同时发力。通过顾问团、测试认证基地和特色产业园的体系构建,一座城市的创新网络正在成形。

如今,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已超1600亿元,集聚企业超500家,其中汽车电子企业近百家,年产值突破600亿元。航盛、耐世特、法雷奥、上汽(华域)等龙头企业的集聚,让常熟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高的创新阈值。

“斯图加特”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工业中心,拥有梅赛德斯·奔驰和保时捷等世界级汽车品牌,凭借强大的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如今,这座德国“汽车城”,为常熟的产业雄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战略锚点。“常熟有信心做中国的‘斯图加特’。”常熟市委书记虞伟在会上表示,汽车电子产业是常熟面向未来的关键发力点。

今日之常熟,承长江千年不息之韧劲,纳万川归海之包容,怀奔涌向海的视野,以“百企千亿·领航登峰”行动培育龙头企业,以专精特新“育林参天”行动孕育创新力量,以《常熟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浇灌产业源头活水,借“人工智能+”大会之势汇聚英才,循着“碧溪之路”的改革基因,以经开区、常熟高新区、虞山高新区三大开发区为产业核心承载区。

这一愿景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未来三到五年,常熟的任务是让政策真正落地、让人才安居扎根、让协同生态持续发力。资金能否精准滴灌、人才能否与企业共同成长、生态能否自我循环,都是这座城市要长期回答的命题。常熟的应答方式,已在路上——制造业的核心,是体系的韧性与创新的耐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