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勤劳坚韧的底色:贯穿古今的精神传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6:48:00


中华文明基因里从来就镌刻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密码。从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坚韧,再到革命年代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必胜信念、塞罕坝林海三代务林人书写的“一棵松到百万亩林”的伟大传奇。这些身影虽隔时空,却同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倔强,劳动者的双手始终在改写着“不可能”的边界,这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底色。

当历史的指针拨向新时代,“山路更陡,浪头更高” 的考验愈发严峻。技术封锁的壁垒高耸,贸易摩擦的浪涛汹涌,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使命,落在了新时代劳动者的肩头。

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地里,南仁东带领团队用 22 年时间,让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图纸变为现实。在“中国天眼”的建造过程中,南仁东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从翻山越岭选址到钻研不熟悉的岩土工程领域,他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到临终前他仍牵挂着调试进度,办公室里那张标记着 30 多万个焊点的图纸,正是当代科技工作者“板凳坐得十年冷” 的生动注脚。

技术革命重构着生产的肌理,也重塑着劳动者的模样,山东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的“连钢创新团队”便是典范。2013年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建成30多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并垄断了核心技术。张连钢带领团队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困境中,破解了一系列世界性行业难题,闯出了一条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子,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至10年的路,终于攻克了全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玛尔挡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王宇,凭借超凡的才华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我以青春赠江河”的壮丽水电华章。他于2021年投身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面对高寒缺氧、工期紧张等难题,他将冬歇期变攻坚期,实现下闸蓄水目标。面对工程建设中的复杂问题他从不退缩,他总说:“不下硬功夫,怎么啃硬骨头?”在首台机组安装中,他创新工艺技术,压缩工期,实现提前发电。他还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提出多项技改和优化方案,带领团队完成定子叠片,机组安装质量达国内一流水平,制定4项行业安装质量检测标准,授权3项专利,发表2篇重要学术论文,诠释了水电人的匠心与担当。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王杰的名言,是对劳动精神的最好注解。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让劳动光荣、艰苦奋斗的信念薪火相传。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刘彤)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