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老”技艺牵手“小”朋友,剪(刻)版“天安门”亮相国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1 13:17:00

千年剪(刻)纸,遇见少年心。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的校园里,省级非遗苏州剪(刻)纸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倪婉文正带着非遗社团的学生们制作一个别样的剪(刻)纸作品。刻刀翻飞,红纸流转,孩子们用一双双巧手和一颗颗童心,将爱国深情与非遗技艺融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又饱含敬意的作品,为国庆献上了一份独特的文化贺礼。

能够用新学到的技艺作出一个献礼国庆的DIY作品,这让很多社团学生既紧张又开心,“这是我第二次学剪(刻)纸,我怕做不好,但是能够自己在国庆节前亲手剪刻‘天安门’,我觉得很有意义!”一个社团学生拿着刚剪刻出来的“天安门”说。课程中,非遗传承人倪婉文耐心点拨,孩子们聚精会神,或刻或剪,细心雕琢。“国庆76周年”、“天安门城楼”……这些象征国家繁荣昌盛的图案,在孩子们灵巧的手指间逐渐清晰、生动起来。

作为苏州剪(刻)纸大师工作坊挂牌学校,山塘中心小学校将非遗传承视为办学特色与教育责任。“每周三是剪(刻)纸社团的活动日,每次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内,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学非遗,小班化学习也确保了教学质量,”该校副教导主任李逸桦告诉记者。

“非遗+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山塘中心小学校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办学新路径。该校校长许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浸润式教育,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家国情怀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得以升华,这正是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据悉,除非遗剪(刻)纸社团外,山塘中心小学校还积极拓展了如非遗“皮老虎”社团、非遗盆景社团等多个传统文化社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教育体系,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为古老技艺的延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刘皓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