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从300平荒地到年销额400万元的家庭农场 残疾女企业家为53名残疾人找到了对的“舞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8 22:44:00

在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的温室大棚里,80后农场主钱晓春正在用残缺的右手扶正一株株铁线莲幼苗。这位右手仅剩三根手指的农家姑娘,用十年时间将300平米荒地拓展至30亩花卉基地,她通过开设网店、直播带货实现了年销售额400万元。

钱晓春在大棚内直播卖铁线莲

因自身经历深知残疾人就业不易的她,创业初衷不仅源于对铁线莲“韧如铁丝,花如莲”的热爱,更是想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残疾人也能有对的‘舞台’。”据钱晓春介绍,她所创办的家庭农场累计为53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她与张家港市残联合作的农疗项目已帮助45名精神障碍患者改善病情,如今她正在筹备培训50户残疾家庭种植技术:“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靠这铁线莲,从土里‘站’起来。”

农家姑娘与铁线莲结下不解之缘

在铁线莲基地的大棚内,钱晓春俯身修剪着铁线莲枝条,她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回忆起往事:“四岁时,我在一个工厂里玩,被铁盘砸伤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只能截掉。”

从右手残疾的农家姑娘,到如今年销售额400万元的农场负责人,钱晓春与铁线莲的结缘始于20年前。2005年,即将从南京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她,偶然在论坛上接触到铁线莲。“当时国内还没有园艺铁线莲品种,它一年能开三季花,还不用打药,这让我特别心动。”更触动她的是花名背后的寓意——韧如铁丝,花如莲。“因为右手残疾,我学用左手写字、生活,这种‘坚韧’就像我的影子。”她说。

彼时每月生活费仅800元的她,咬牙花300元从荷兰订购了“幻紫”“绿玉”两株铁线莲。由于国际物流不畅,她苦等两年才收到种苗。“一入‘铁线莲’深似海!”钱晓春笑着感慨。此后的几年间,她通过代购、海淘收集了500多个品种,家中两个露台、三间屋子全被花盆占据。“最多时月工资5000元,4000元都砸在买花上。”

“残疾人不是负担,只是没遇见对的舞台”

大学毕业后,钱晓春进入当地残联工作,在残联工作的几年里,钱晓春目睹太多因身体缺陷而求职碰壁的案例。彼时她白天处理行政事务,晚上研究铁线莲栽培技术,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辞职创立铁线莲种植基地,既推广花卉,又能开发适配残障人士的岗位。

2014年,她租下300平米荒地创办了家庭农场,如今农场面积已扩展至30亩。十年来,钱晓春通过开设网店、直播带货实现了年销售额400万元,累计为53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在基地大棚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一位脚步不太灵便的工人正在为花苗浇水,虽然行动缓慢,但是浇水的动作精准利落。

钱晓春介绍道:“这是老谢,今年60岁,多年前因中风导致左侧偏瘫。当时他找工作总被拒,说手脚慢干不了活。”她指着正在浇花的老谢说:“你看他右手浇水量控制得多准,这种需要耐心的活反而适合他。”老谢现在负责大棚的日常养护,月工资稳定在3000元以上。

“残疾人就业难,很多时候是岗位设置问题,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残疾人也能有对的‘舞台’。”钱晓春介绍道,苗圃里还活跃着其他特殊员工:后天听力障碍的20岁小伙负责整理订单信息;24岁言语障碍的姑娘担任网上纯文字客服……

四年帮助45名精神障碍患者改善病情

学员在基地做农疗

“2019年10月6日,小李(化名)第一次笑了”“2020年7月8日,小张(化名)第一次开口与人交流”……钱晓春有四本日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2018年至2021年间,45名参与农疗学员的病情变化。

“在残联工作时,我接触了很多长期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与外界隔绝后病情反而加重。”2018年,钱晓春与张家港市残联合作启动农疗项目,每周三次接来住院患者,安排他们扦插彩色绣球。“绣球容易成活,颜色艳丽,学员看着自己插活的枝条开花,眼里就有光了。”

25岁的小李(化名)令她印象深刻:2020年因重度抑郁症入院时完全失语,参加四五次农疗后开始微笑,又来了两三次后能简单交流,最终和同伴拉起了家常……四年间,该项目累计帮助45名患者改善病情。

傍晚,钱晓春清点完发货单,跨上载满铁线莲苗的电动三轮车。“明年要教会50户残疾家庭种花,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靠这铁线莲,从土里‘站’起来!”钱晓春说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陶善工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