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健康课】血管不健康,小心“从头伤到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8 07:13:00
血管遍布全身,保证了人体各个部位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供应,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交通网络”。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这起源于一个指标值:5.18 mmol/L,即正常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此健康日的设立,也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共同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期《大咖健康课》,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鞠娟将和大家聊一聊血管健康的维护和管理。
摄像 于房浩 剪辑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大咖小传】
鞠娟,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西医双学士。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擅长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衰、心肌炎、高脂血症等的诊治及调理。
血管维护不好,可以“从头伤到脚”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鞠娟主任刚接诊完一位30多岁、因胸痛前来就诊的患者。“年纪轻轻,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前的单位体检也一直没有异常,但是这次就诊检查心电图明显异常,有心肌梗死样的早期ST段轻度上抬,冠脉造影显示局部的血管堵塞,要手术放支架。“鞠娟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不良习惯,发现唯一他有的、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就是抽烟。鞠娟主任的话语中充满着惋惜,“其实类似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看上去挺健康的小伙子,都会以这样的方式被非常直接地‘教训’。”
心脏的血管堵住了就是“心梗”、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这都是我们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但还有一种叫“腿梗”的下肢血管病也在威胁着不少人的健康。今年65岁的刘大爷因左脚坏疽被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入院检查显示,刘大爷左脚第二趾破溃,伴有凹陷性水肿,左小腿下段皮温明显降低,左侧腘动脉搏动消失。经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下肢动脉闭塞(即“腿梗”)。刘大爷有10多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此次左脚坏疽正是因为糖尿病长期血糖失控造成的严重后果。幸亏救治及时,否则还可能面临截肢风险。
“预防任何血管疾病,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是最基础的。”鞠娟主任提醒,吸烟、酗酒、高糖高脂高盐饮食、久坐不动、长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血管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比如血脂异常临床较常见,且往往无症状,但它却很可能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一定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做起,防患于未然。”
尽早识别危险信号,早期筛查血管病变
维护血管健康的核心,是“未病先防”。血管早期病变难察觉,但如果已经出现异常,除了胸痛、胸闷,它又有哪些可以尽早识别的危险信号?对此,鞠娟主任介绍,平时可能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运动时乏力、稍有气促,通过较短时间休息就可以平复下来,但如果上下楼梯或者随便走几步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的现象,建议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是血管出现了问题。因为当身体存在血栓时,会影响血液供应,从而导致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头晕、气短、胸闷等症状。“还有间断性地手脚无力、麻木,晨起后头晕,突然的血压升高,视力短暂模糊或单眼看不见等,都可能是血管堵塞的一些症状表现。”
有效、早期、综合地评估血管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程度,对于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再发急性不良事件,都具有重要意义。鞠娟主任表示,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下肢血管彩超、眼底检查等检查都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大家关注高危因素和进行早期筛查。
夏季也不可忽视血管保护,适度运动为血管“减龄”
气温变化是血管的“劲敌”,这不仅在寒冷天气要注意,夏季也要积极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数据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温度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总体风险增加2.1%,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风险最高,65岁以上人群是高风险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心脏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损伤,再加上高温的影响,会使心脏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心肌缺血、心衰等症状可能加重。”鞠娟主任说。
“首先要提醒的就是正确使用空调,适宜的室温是26℃(老年人可能需要高1-2℃),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8℃。”鞠娟主任提醒,此外,夏季还要注意谨防血液黏稠,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600毫升,少量多次(心衰患者等要听从医嘱)。“在高温天气下,尤其是运动后,最好不要喝冰水,尽量选择常温的淡盐水或白开水,不要立即去空调间里降温止汗。”
血管会随着人的生长而生长,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这都正常的血管变化。但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不良习惯会加速血管壁变硬、变厚、失去弹性,从而更容易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不过,一些简单的生活改变也能为血管“减龄”,适度的运动就是首选,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调节血压等。“建议选择游泳、慢跑、快走等低负荷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但要避开高温时段,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天30分钟快走也可帮助提升血管弹性。”鞠娟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