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史馆里润初心,媒体协会话发展!扬子晚报银龄事业部与南京市老体协探索老年服务新路径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1 17:26:00
11月20日,冬阳暖照,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服务温度的交流活动在新华日报报史馆与扬子晚报会议室温情上演。南京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40多名同志专程到访,在扬子晚报的精心安排下,沉浸式感受新华报业的历史底蕴,与银龄事业部聚焦“银龄需求”展开深度对话,为老年群体服务与体育宣传工作的融合探寻方向。
![]()
报史为镜,读懂“笔墨里的初心”
上午9时,新华日报报史馆内的时光气息扑面而来,泛黄的铅字报纸记录着时代变迁,老式印刷机的斑驳锈迹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办报艰辛,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党报人“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发声”的坚守。
![]()
在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的专业引导与生动讲解中,南京市老体协的同志们放慢脚步,时而驻足端详,时而轻声交流。“当年办报条件艰苦,却始终与群众心连心。”老体协一位老同志感慨道,“这种扎根群众的情怀,正是我们做好老年体育宣传的精神底色。”
![]()
此次参观不仅是历史的学习,更是一次初心的共鸣。老体协的同志们表示,通过报史馆的文字与影像,不仅加深了对新华报业红色基因的理解,更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坚守中,汲取了做好新时代老年服务工作的动力。
![]()
围坐畅谈,共谋“银龄服务新解法”
参观结束后,南京市老体协的同志们移步扬子晚报会议室,与银龄事业部开启一场围绕“老年服务与体育宣传”的深度座谈。作为扬子晚报服务老年群体的核心平台,银龄事业部自成立以来便以“懂老人、护老人、乐老人”为目标,围绕“银龄+”理念,打造了涵盖文化社交、健康科普、权益保障、兴趣赋能等多元的服务矩阵。
![]()
扬子晚报银龄事业部负责人任赛丰以“服务老年群体”为核心,不仅分享了“银龄数智生活学堂”“银龄俱乐部”“银龄品鉴官”等重点项目,还详细介绍了“银龄+”创新理念模式,串联“银龄健康”“银龄文化”“银龄社交”“银龄教育”等服务板块,打造了涵盖活动策划、内容传播、专属服务等多个板块的服务体系,旨在为老年朋友提供更贴心、更全面的支持。
![]()
座谈中,银龄事业部还结合老体协日常组织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媒体+协会”的合作设想,通过扬子晚报全媒体平台,为老年体育赛事提供宣传报道、活动策划、报名组织等支持,让更多老年人看见身边的体育精彩,同时挖掘老年体育爱好者的故事,传递积极老龄观。这一设想得到了南京市老体协同志们的积极响应。
![]()
“我们常组织老年体育赛事,如何借助媒体扩大影响力?”“老年群体对健康知识需求大,能否联合推出定制化科普内容?”针对这些问题,双方均表达了深化合作、共促老年事业发展的意愿。南京市老体协常务副会长吴亚辉对此次交流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此次与扬子晚报银龄事业部的互动对协会今后更好地开展老年体育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会后将认真研究合作方向,让老年体育宣传更“接地气”“聚人气”,也让更多老年朋友受益于优质的体育与媒体服务。
![]()
从报史馆的历史回响,到会议室的未来展望,这场交流活动,最终落脚于“如何让老年人更幸福”的共同命题。正如扬子晚报编委李荣洲所言:“老年群体不是‘被服务者’,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愿做桥梁,连接老体协的专业经验与扬子晚报的传播优势,让更多‘银发力量’被看见、被尊重,让‘夕阳红’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
当媒体的责任与老年事业的情怀交织,这场“银龄之约”不仅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更勾勒出老年服务领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动图景。未来,扬子晚报银龄事业部将持续深耕“银龄+”生态,积极联动各方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为推动老年群体生活品质提升贡献媒体力量。
图片:南京市老体协 李璐
文字:扬子晚报 任赛丰 邵怡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