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大地书写中国故事,贾平凹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正式出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8 14:21:00
9月底,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这部凝结着作家近两年密集采风心血的作品,以“脚踩大地”的创作姿态,在传统文学文脉与中国大地的肌理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兼具文化厚度与生命温度的当代“山居图”。《消息》是贾平凹创作生涯的又一突破,更是当代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探索的重磅力作。
从采风足迹到“消息”根系
《消息》的诞生,始于贾平凹对“文学扎根现实”理念的极致践行。2022至2024年间,他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密集采风之旅:从故乡商州的六个乡镇出发,足迹遍布陕南陕北的十个县与三十个村寨,再延伸至黄河、渭河沿岸的甘、晋、豫、鲁四省大地。在这场跨越山河的行走中,他不是浮光掠影的观察者,而是沉潜大地的倾听者——田埂上的一句闲谈、老屋檐下的一次偶遇、集市里的一番争执、山民口中的一段往事,都成为他捕捉生活本真的“消息”。
这些来自土地与烟火的“消息”,构成了作品的叙事根系。写作中,贾平凹摒弃了刻意雕琢的戏剧冲突,始终将目光锁定在普通人身上:他们在黄河滩上的劳作、在山林中的自省、在时代潮流里的彷徨、在人情往来中的坚守,都被他以细腻笔触记录。“唯有脚踩大地,才能写出直抵人心的人间故事”,他怀着大地的敬畏与对众生的关切,让《消息》的每一个“消息”都带着大地的温度与生命的质感。
传承古典文学韵味的灵性书写
在叙事艺术上,《消息》最鲜明的特质,是对“中国文法”的深度回归与创造性突破。全书由九十余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勾连的短篇构成,这种结构天然承续了《山海经》的志怪叙事传统与《聊斋志异》的笔记文体精髓,却又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了全新演绎。贾平凹将古塔、山林、河流等自然意象赋予灵性与隐喻,让山水草木皆成为故事的“隐形叙述者”,恰如他对这部作品的比喻:“一部作品如山一样有脉向,峰峦随脉向起伏。”
本书以黄河晋陕大峡谷开篇,用“水经流图”般的结构,将历史传说、民俗风物与当代生存状态交织缠绕。这种叙事有散文的风度和气质,松弛自然却暗藏筋骨,又实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文体突破,因此,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也非单纯的短篇集,而是以“消息”为线索串联起的有机整体,恰似当代“清明上河图”,于细节处见宏大,于零散中显完整。
作为兼具文学与书画双重建树的创作者,贾平凹在书写《消息》时,延续并深化了笔墨共生的表达传统,创作了很多幅相关画作。精心挑选后,将二十四幅画作插入其中,形成与文字互为表里的叙事共同体。
从《满月儿》到《消息》,将近五十多年的时间里,贾平凹始终以秦岭为根、以大地为纸,书写着中国的人间百态。这部新作将秦岭生灵与大地风物、历史民俗与世道人心交织,在虚实之间完成了对当代生活的深度描摹,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法,真实表达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情绪”。《消息》不仅是贾平凹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与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当代文学对“人间”的一次郑重叩问,它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重新读懂土地,读懂他人,更读懂自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