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新时代好少年㉓|草龙磨出真功夫!常州“小龙人”舞龙队让“巨村舞龙”焕发新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1 07:40:00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的操场上,金龙腾跃翻滚,孩子们的呐喊声震彻校园。这支由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组成的“小龙人”舞龙队,自1997年成立以来,从两条手工草龙起步,在艰苦中磨砺,在专业中蜕变,斩获国家级、省级多项大奖,让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巨村舞龙”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年们的身影中焕发新生。

逆境生长:

草龙自己扎、龙具自己修

建队之初,“小龙人”面临着重重困境:没有活动经费,专业师资匮乏,配套教材空白,训练道具只有两条稻草扎制的草龙……1997年,刚走上教育岗位的语文老师黄海云接手了“小龙人”舞龙队,为提升技艺,他主动拜“直溪巨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欧阳洪福为师,自费走访各地学习,查阅海量资料摸索教学方法。“我们只能苦练了。”一番摸索后,抱着这样的决心,他带着孩子们开始了训练。夏天训练渴了,孩子们直接捧着自来水喝;冬天训练风大,孩子们跟着太阳选场地,手上练出了血泡、磨出了老茧,没有人喊苦叫累。

草龙是用稻草扎制而成,每次训练小龙人都会吃一鼻子灰,衣服上也沾满草屑。后来竹龙替代了草龙,但龙具破损仍是常事,课后孩子们就扎进工作间,跟着老师当起“篾匠”“裁缝”。铅丝磨出老茧、缝衣针扎破手指,孩子们从不叫苦,反而比拼谁的手艺更巧。

专业蜕变:

每天训练10小时,勇闯全国锦标赛

经过多年的磨砺,小龙人的舞龙动作由简单的“8”字舞升级为打招、串阵、翻花等10多个套路。2018年,黄海云意识到“专业化才有生命力”,提议参加舞龙舞狮全国锦标赛。“你们敢不敢挑战?”“敢!”孩子们齐声应答。整个暑假,他们放弃休息,顶着烈日每天训练10小时,皮肤晒得黝黑,吃饭时手累得抬不起来,凳子上总能留下一片汗水印渍。

龙头是队伍的核心,套路全靠它指引。集训期间,龙头队员黄宗阳的手掌磨破流血,染红了龙杆,却从未叫停;5号位的李芷轩训练时腰部摔伤,在家急得坐立难安,软磨硬泡让奶奶用三轮车送她回校,躺着旁观记下所有动作要领,稍有好转便立刻归队训练。

这份拼劲换来了硕果。当年,“小龙人”在全国锦标赛中斩获第三名,从校级社团正式踏上专业化道路。此后,他们越战越勇:2021年获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女子创意龙狮二等奖,2022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彩带龙和自选套路双季军,2024年拿下江苏省龙狮俱乐部联赛(常州站)彩带龙一等奖……一张张奖状见证着少年们的蜕变。

文化浸润:

乡小少年化身“巨龙”代言人

对于大多是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的队员来说,舞龙不仅是技艺,更是成长的养分。四年级学生李墨的父母在外打工,瘦弱的她凭着热爱加入队伍,天赋与刻苦让她快速脱颖而出,2022年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站“C位”领舞,笑容自信耀眼;直溪巨村的双胞胎陈诗莹、陈诗萱,受龙文化熏陶长大,多次征战赛场,赛后化身“直溪巨龙”代言人,向更多人传播龙文化。

如今,直溪中心小学已成为金坛区首批非遗传承基地、江苏省龙狮训练基地。全校拥有50条龙具,大课间和课外活动课上,全校学生都会参与舞龙训练。学校还组建龙文化社团、开设特色课程,让“勤奋、执着、协作”的龙精神融入校园血脉。记者采访获悉,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龙狮大赛中,“小龙人”舞龙队荣获一等奖。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6年元旦,舞龙队根据金坛本地历史故事和地方特色创编了《茅山来了陈司令》和《长湖龙蟹》两支龙舞,其中,《长湖龙蟹》同时也是舞龙队为下一届舞龙舞狮全国锦标赛准备得的参赛曲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省文明办、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