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巨桥“显微手术”成功!堰月桥主桥墩精准顶升4毫米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1 19:49:00
7月9日,苏州市吴江区松桃线堰月桥主桥墩顶升作业顺利完成,重达9730吨的主桥墩在精密控制下成功顶升4毫米。这项高难度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堰月桥局部大修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全面更换老化支座、加固桥梁结构、恢复和提升通行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座连接吴江与浙江南浔、湖州等地的交通要道,正通过技术创新重焕新生。
维修改造势在必行:老桥“关节”亟待更换
堰月桥横跨长湖申线(江苏段),全长430米,是区域陆路联通的重要节点。历经20多年的风雨,桥梁结构出现老化问题,尤其是作为桥梁“关节”的支座系统,问题较为突出:主桥盆式支座出现钢盆锈蚀、滑移甚至垫石开裂;引桥板式支座则存在剪切变形、偏压脱空、老化开裂等问题。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主桥和引桥均被评定为“3类”桥梁,需进行中修或适应性修复。这些隐患不仅影响桥梁使用寿命,也关系到通行安全。
2025年,堰月桥局部大修被列入吴江区民生实事项目。更换所有损坏支座是此次大修的核心内容之一,主桥墩顶升则是更换支座必需的关键步骤。
万吨顶升挑战艰巨:精度控制堪比“显微手术”
本次主桥墩顶升工程堪称在万吨巨桥上实施的一场“显微手术”,其难点核心在于“巨”与“精”的矛盾:
吨位巨大,负荷惊人:主桥箱梁及附属恒载总重高达9730吨,相当于近6500辆家用轿车的重量,对支撑体系和同步控制提出了巨大挑战。
精度要求严苛:顶升目标仅为4毫米!如同在给老年关节做一场显微手术,任何微小的不同步或不均匀抬升都可能给老桥结构带来附加应力损伤。
落实多项安全措施:精细化管控贯穿全程
精密同步控制。工程团队采用“PLC液压同步闭环控制系统”,在主桥墩帽梁上精确布设4个顶升点位,每个点位配备10台250吨级自锁式千斤顶。通过光纤传输实时数据,实现毫秒级响应,确保40台千斤顶高度同步运作。
充分模拟验证。为检验控制系统可靠性,团队进行了长达72小时的模拟顶升试验。现场布设16组高精度振弦式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数据,生成动态曲线,为分级顶升提供精准依据。
分级顶升实施。工程师严格依据监测数据,将顶升过程细分为4个微小层级(每级约1毫米)逐步完成,最大限度降低了老桥因受力不均受损的风险。
吴江公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万吨级桥梁实现毫米级精度的成功顶升,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精细施工的有效结合,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更对今后类似大型桥梁的精准养护维修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主桥墩顶升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堰月桥大修工程将进入下一阶段:全面更换全桥支座、进行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升级。整个工程计划于2025年10月底全面完工。届时,这座焕然一新的交通动脉,将为吴江与周边地区的车辆和行人提供更安全、更顺畅的通行环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