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从老茶园到致富路 “乡土专家”让土地持续生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4 20:39:00
在南京高淳,茶产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作为一位扎根乡土20余年的制茶人,高淳区“乡土专家”田启福深耕沃野种茶制茶,不断钻研学习,不仅让荒山变茶园,更通过茶叶产业链的延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动力。
科技赋能传统技艺,破解产业转型难题
“制茶是手艺,更是学问。”这是田启福常挂在嘴边的话。2000年,他承包村里20亩老茶园时,面临品种老化、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等困境。为破局,他开启“求学之路”,前往江苏省农科院学习科学种植,在中国茶叶研究所钻研工艺改良,甚至远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研修现代农业管理,通过引入“苏茶120”等新品种,田启福的茶叶品质跃居省级前列。2023年,田启福更是对新茶园进行改造,增加了喷、滴、灌等现代化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科学管理。
田启福
与现代科技工艺相比,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显匠心。田启福坚持手工制茶,但对每道工序进行科学优化,摊晾三小时以上开始杀青,高温杀青5分钟左右再做揉捻,最后在锅内做型干燥。从采摘、杀青、揉捻到烘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田启福对传统制茶技艺的热爱与执着。2023年,其“淳田春月”绿茶在江苏省“陆羽杯”名茶评选中斩获特等奖,专家评委对其外形、卷曲程度、汤色及口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不仅让田家春家庭农场年产值再做突破,更带动周边茶农摒弃粗放种植模式,转向标准化、精细化生产。
产业链延伸激活乡村经济,更好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人。”田启福的茶园从20亩扩展至百亩,背后是产业链的完善与协同效应。
每年春茶开采时,田家春家庭农场除固定10名管理员工以外,季节性用工每天有近100人,每人每天可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花山村村民何双凤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她说:“我自己也在种茶叶,在农场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可以把在这儿学到的技术运用到自家茶叶种植中去,现在我自己家的茶叶也种得越来越好了。”
茶园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田启福于2024年正式组建现代化茶业公司,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此外,田启福还被高淳青茶空间、茶文化体验站聘为培训老师,通过“田间课堂”等形式向茶农传授技能,孵化出了一批新型职业茶农。
如今,田启福的百亩茶园年产值约150万元,带动了辖区200多户村民参与采茶、制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以茶为媒,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茶叶产业的崛起,不仅关乎经济收益,更承载着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价值。高淳独特的自然条件为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田启福深知这一优势的价值,始终坚持生态种植理念,守护着茶园的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田启福传承古法制茶技艺,融合现代科技,不仅制作出高品质茶叶,更传承了传统茶文化。他希望通过创办南京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更多茶农,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田启福个人也是凭借着精湛的制茶技艺和不懈的努力,近年内荣获了“江苏省制茶大师”“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南京市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增收,也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
正如田启福所言:“乡村振兴不是一时热闹,而是要让土地持续生金,让农民长久受益。”固城的故事表明,当乡土人才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传统农业便能焕发新生。未来,随着更多像田启福这样的“乡土专家”涌现,高淳茶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光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孔令谦 许博文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