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虚拟与现实之间 听鲁引弓分享《小欢喜2》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8 21:47:00

六年前,《小欢喜》以高考为笔,书写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六年后,方一凡和乔英子等“春风六子”又有着怎样的新故事呢?

5月18日,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引弓,应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中信出版集团和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共同邀请,做客鼓楼区图书馆“春风阅读季”,与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一鸣、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子,一起探讨文学如何记录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图为活动现场

“南北兼容”的古都南京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细腻刻画了两代人在梦想、职业、爱情、阶层等方面的观念冲突与现实突围。为了更加真实地呈现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鲁引弓此前深入南京大学、南艺、紫金山天文台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倾听年轻人的声音。

高考过后,《小欢喜》中的乔英子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方一凡则进入南京艺术学院学习音乐剧,“为何会将方一凡和乔英子的恋爱地选择在南京呢?”面对叶子的提问,鲁引弓分享了自己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感受。

“与很多南方城市相比,南京有着大气的一面;相较北方城市,南京又特别有人间烟火气,感觉南京人挺会过日子的。”对于南京的年轻人,鲁引弓同样有着自己的观察,“与很多其他城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更能沉下心来,可以说南京的年轻人做事情更显从容。”

图为鲁引弓(中)

敏锐洞察直击直击人生“痛点”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延续了前作的人物成长轨迹,并将笔触延伸至了大学校园与职场初体验,讲述了方一凡、乔英子、林磊儿、季扬扬等“春风六子”在步入大学和走向社会过程中的人生选择故事。其中,方一凡和乔英子的“南京爱情故事”是情感主线,甜蜜的爱情与成长的阵痛相互交织。

其实不论是《小欢喜》,还是《小别离》《小舍得》,鲁引弓的作品总能紧贴“时代心跳”,直击人生“痛点”,《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更是以他资深传媒人的敏锐洞察,捕捉了“95后”真实的生存图景。鲁引弓介绍说,《小欢喜2》来自众多“粉丝”的留言点题,他们希望“凡英恋”能甜一点,一直甜到民政局。但在创作中,鲁引弓却发现,生活与现实绝不仅仅只有“甜”,不论是乔英子还是方一凡,都必须面对学业、职场初体验,以及双方家庭悬殊所带来的冲击与焦虑。而对时代的观察与思考,也正是一个作家创作的责任与意义。

鲁引弓(中)在分享

在大时代做个勇敢的”小人物“

《小欢喜》中,乔英子是“学霸”,而方一凡却是“学渣”,但“学霸”的求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学渣”也有自己的快乐法则。围绕这一话题,现场也展开了对教育、成功人生如何定义等探讨。

在余一鸣看来,现在很多孩子已经与自己几十年前求学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境况,“我们那时候考大学更多的是为了改变生活,现在很多孩子可以说已经衣食无忧,他们更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做自己热爱的事。”对此,鲁引弓也有共鸣。当前对于人生价值的评价依然过于单一,尤其“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人生从此失败”的逻辑,更是忽略了人生有很多际遇的可能。

鲁引弓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深刻关注社会问题,虽然他的多部作品的名字都以“小”开头,但其背后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不“小”,用叶子的评价就是“以小切口关注大时代”。而这也正是鲁引弓所希冀的:愿更多人都能在大时代做个勇敢的小人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