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心解民忧③|宜兴市丁蜀镇综治中心“一站解忧”,为年产值300亿紫砂产业筑牢“善治”基石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1 11:35:00
一场突如其来的谣言风暴,让拥有“千年陶韵”的宜兴丁蜀镇紫砂“金字招牌”陷入危机。宜兴丁蜀镇,陶都明珠,10万紫砂从业者用一双双巧手,托起了年产值超300亿元的紫砂产业。这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片,在直播经济浪潮下焕发新活力,却也面临劳资纠纷、市场乱象、网络谣言等新挑战。
“陶娘舅”调解员用乡音乡情说透法理人情
“一站式”窗口对居民“所急所盼”快速响应
解“公平之忧”
专业裁断树立市场规范秩序
2023年4月,一场关于紫砂壶制作工艺真实性的争议,在丁蜀镇紫砂行业掀起波澜。主播范某的一把价值8000元紫砂壶,因竞争对手李某在直播间公开质疑“全手工壶实为半手工制品”,遭到顾客退货。
情绪激动的范某随后在同行直播间宣泄不满,引发部分粉丝聚集至李某位于西望村紫金城的店铺门前,现场气氛一度紧张。
丁蜀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监测到该纠纷后,第一时间启动“一站式”多元解纷联动调处机制,迅速协调派出所、“陶娘舅”调解室、法律顾问及紫砂行业协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同步介入线下现场管控与线上舆论引导,全面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经多部门协同,开展专业鉴定、法治教育与调解疏导,线上线下对立情绪得以快速平复。最终,在综治中心协调下,李某就其不当言论公开向范某道歉,并赔偿范某的经济损失,双方达成和解。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必须对群众诉求做到快速响应、专业处置。”丁蜀镇党委政法委员周韦表示,“通过整合调解、法律、行业专家等力量,我们能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直击问题痛点、实质化解矛盾,既维护了行业公平竞争环境,也为紫砂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丁山派出所网安警务室针对紫砂网络舆情开展线上巡逻
丁蜀镇综治中心“一站式”建设
解“声誉之忧”
雷霆打击守护产业金字招牌
“这波针对‘宜兴紫砂’产业的恶意攻击,实则是为兜售自家所谓‘无毒’紫砂壶。这不仅是抹黑同行,简直是要砸掉‘宜兴紫砂’的金字招牌!”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丁山派出所网安民警小宋语气依然凝重。今年3月,公安机关网上巡查时发现,拥有11.8万粉丝的“瀜山堂”抖音号突然发布“台湾尿毒症与紫砂关联”“99%紫砂壶有毒”等骇人内容,还配上所谓的检测报告和相关认证。
这一网情立即触发丁蜀镇综治中心“1+5+N”工作机制的神经中枢。“速度是关键,专业性是保障。”丁蜀镇党委政法委员周韦说,“公安溯源固定证据,司法研判法律定性,市场监管核查认证,行业协会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澄清声明。我们在谣言刚冒头、尚未扩散时,就实现了妥善处置——5名犯罪嫌疑人被迅速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瀜山堂”账号被永久封禁。”
一场可能撼动整个紫砂产业的危机,在萌芽阶段便被高效化解。
“过去处理这类复杂舆情与商业诋毁事件,往往环节多、耗时长。”周韦感慨道,“现在这套机制,让我们面对突发情况不仅可以‘快响应’,更能‘准打击’‘治根本’。就像这次,从线上谣言溯源到线下犯罪链条打击,我们实现了精准识别、专业处置、源头治理,真正守住了紫砂产业的生命线。”
“陶娘舅”调解员联动法律顾问现场调解
公安机关开展规范紫砂电商行业网络治理专项行动
“1+5+N”工作机制
为千年陶都镌刻“善治”底款
面对紫砂产业高度分散、专业纠纷频发、网络乱象迭起的治理挑战,丁蜀镇主动破局。以综治中心为主阵地,构建“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实质解纷、基层善治”新格局:由政法委员牵头,联动政法办、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警务站五大核心力量,同时吸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智库、特色调解品牌等多元力量参与。中心引入紫砂工艺大师、法律专家组成“智囊团”,提供权威支撑;培育“陶娘舅”调解品牌,用乡音乡情化解对立;开辟法庭“绿色通道”,提速涉产业案件审理;强化网络巡查,对线上侵权、造谣行为快速固证打击。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席会商、联合行动形成工作闭环,实现对突发网络谣言、复杂劳资争议、专业版权纠纷的快速识别、精准分派与协同处置。
综治中心公安派驻力量开展紫砂领域安全宣防
“诉前调解+多元联动”流程,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宜兴丁蜀镇综治中心以“1+5+N”工作机制为核心,成功将大量紫砂产业特有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终结在诉前,不仅守护了“宜兴紫砂”金字招牌,更营造出公平、和谐、有序的产业生态,为承载千年文化的紫砂壶,雕琢出现代化治理的“善治”底色,护航陶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行稳致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