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师是国家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而设立的一个新型职业工种。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南通发放。81名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正式持证上岗,我国长期照护服务朝着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迈出关键一步。从首批照护保险试点到首批长护师诞生,南通作为全国长护险改革的试点单位,迈出了社会化长护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步伐。
当天,6名长期照护师代表,从颁证人手中郑重接过蓝皮红印的职业等级(五级)证书。来自南通的王汝芳拿到了“000001号”证书,成为全国第一本长期照护师职业证书的持有者。王汝芳今年49岁,三年前,她转行成为一名专业照护师。“去年底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报名和培训,听到考过了以后,其实我很激动。”
首批81名长护师年龄跨度从20岁到60岁,既有护理专业的在校生,也有一线从业者。接下来,他们将正式持证上岗。这不仅能为失能人员提供专业优质服务,也将为长护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南通好而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护师陆亚云激动地说:“拿到这个证以后,我会用更专业的技能服务失能人员。”
“我们养老机构对长期照护师的需求很大。有了这个证,我们招人就有了方向,对我们未来提升服务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南通银城康养护理院院长凌晓红介绍道。
长期照护师主要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失能失智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照护等服务。该职业共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进长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南通积极参与国家长护师培训教材及国家题库建设,率先建立起从培训、考核、认证到就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国内目前唯一一个长护师考点,并于4月19日举办了全国首场长护师考试,填补了照护行业专业化、规范化的空白。南通市医保研究会会长顾忠贤说:“南通已经培育了1万多人的照护服务队伍,这本证书的含金量非常高。大批长护师诞生以后,将改善长护险服务队伍的结构,提升其能力,也将为失能人员带来更好的照护服务。”
长期照护师因长护险制度而生。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南通经过十年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机构照护、居家服务到辅助器具租赁销售,再到尝试失能失智预防,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参保人员720万。这在为失能群体构筑起“生命驿站”的同时,也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江苏省医保局副局长陈亮介绍:“长期照护师可以和养老、医疗、康复产业相融合,也可以稳定社会预期,从而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尤为迫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南通是长寿之乡,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多,在养老领域的改革探索始终走在前列。作为从南通养老行业走出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加快实现长护险统一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的跨区域互认,为长护险在全国推广打下基础。“为了让长护险推行得更加广泛实用,我觉得应该尝试推行异地享受长护险的政策。”李楠楠说。
一张证书,寄托着社会对“老有所护”的期盼。以长护师证首发为契机,南通将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为推动长期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贡献更多南通经验。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奔石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南通长护师的服务品牌,年内计划培训认证1000名长期照护师,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首张证在南通发布,将对南通的长护师职业晋升体系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打造了可复制、可移植的南通经验,将为全国的长护师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记者 张栩龙 俞文丹 吴潇雨 王子迅 缪瑜 何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