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记者从南京市残联了解到,日前,南京市残联和卫健委、教育局、民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通过“筛查发现—康复干预—入学教育—托养照护”全链条服务,为全市孤独症群体构建起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守护网络。
视觉中国
《方案》中的六大行动涵盖20项具体实事,这项由多部门联动推进的系统工程,正用政策温度融化“星星的孤独”,让南京成为全国孤独症关爱服务的创新样本。例如,聘请专家团队,对60名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效果进行评估;遴选不少于50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为1700余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救助服务;增设28个宁康驿站,为15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在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市民李女士通过扫码进入南京市发育障碍儿童线上康复政策咨询及转介服务平台,仅用3天便完成孩子从初筛到确诊的全流程。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市妇幼保健院(所)等医疗机构,年均提供咨询服务近2万人次,初筛率达97.92%。
医保部门同步开通“绿色通道”——将儿童孤独症纳入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病种,基金支付比例达85%,想在医院上康复课能享受一定补贴。0—6岁患儿凭诊断证明直接纳入长护险保障,南京同时适度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以0—6岁孤独症儿童为例,基本康复救助标准提升至2.6万元/年。
近年来,南京市探索民办公助、“半日制”学前融合教育。陪伴在孤独症儿童身边的“影子”老师来自机构,南京市残联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与机构合作,在全市探索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方法。机构与南京市普幼开展合作,通过派出专业特教老师作为“影子老师”入园伴读,并定期为普幼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培训。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不少孩子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甚至从幼儿园毕业后顺利进入了普通小学。
从社区筛查室的精密仪器到融合教室的特教设备,从康复机构的评估系统到宁康驿站的职业技能培训区,南京正用九部门联动的政策创新,为“星星的孩子”铺就成长之路。当97.92%的初筛率筑牢早期防线,当1:2的师生配比创造康复奇迹,当更多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迈入普校大门,接受融合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王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