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骨,以水为魂!南外方山毕业典礼,校长深情寄语刷屏!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15 10:51:44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铭记方山圆湖,以山为骨,以水为魂,外圆内方,从容诗意地过好人生。”6月14日,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举行了2022届高三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校长朱征深情寄语高三毕业生,不少师生、家长泪洒现场,感怀三年难忘岁月。

定制车票、集体生日、快闪音乐会……

这场毕业典礼仪式感满满

晴空碧日,盛夏的阳光给毕业季的南外方山分校添了几分青春烂漫。报告厅前,高三年级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喜笑颜开。今天,他们将在这里参加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为了给首届毕业生留下难忘记忆,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小惊喜。

从“南外方山”驶向“前程似锦”的G2022列车车票,写满“星河徜徉 一路有光”“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等祝福语的红毯,毕业礼物定制小熊……细节之中透露出学校对高三毕业生的满满祝福。

毕业典礼在创意短片《奔跑吧!少年》中正式开启。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憧憬,讲述自己的遗憾,讲述对全力以赴的理解,讲述对未来的期待。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记录在大屏上滚动播放,或认真、或搞怪的画面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一旁的老师们笑着笑着就落了泪。

刘嘉雯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进行发言,充满诗意又饱含志气的话语让大家看到了南外方山学子的坚毅与担当:“我们不要受六便士的喧扰,奋力奔走在追寻个人理想的路上;我们应该牢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叮嘱,奋发笃行于完成家族之使命;我们须要不负前任的期盼,砥砺前进于实现国家之复兴。”

既是毕业典礼亦是成人仪式,活动现场,全体高三毕业生左手持宪法,右手握拳高举,用成年人的担当说出他们庄重的誓言。而后,他们转身向父母深深鞠躬,表达18年来的感恩之情。

看哭了,老师深情寄语首届毕业生

活动中最催泪的莫过于教师寄语环节,许多老师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到场参加毕业典礼,这也成了不少师生的遗憾。但老师们用视频的方式,为高三毕业生送上了深切祝福。

“车已到站,我将原路返回,而你们将展翅高飞。”“未来的路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性,希望你们在顺境中学会感恩,在逆境中学会坚韧。”“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一样,不是说玫瑰有多漂亮,只是因为在上边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才显得与众不同。你们对我来说就是与众不同的一群孩子。”……

师恩难忘,在同学们不舍的歌声中,学生代表为教师代表献上鲜花,同学们面向老师深深鞠躬,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场面令人动容。

创意走秀《蓬勃后浪 今朝看我》

高三(1)班邰文杰告诉记者,自己从老师寄语环节开始就一直泪流满面:“随着老师的话语在耳畔回响,往事的一幕幕全部展现在眼前。因为小班化教学,老师们会精确辅导每个人擅长的领域,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我能和老师探讨自己喜爱的诗歌。并且在老师的辅导下,获得了第19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三年来陪伴我追逐青春梦想的母校。”

“很感动,也很不舍,泪水止不住地流。”高三(2)班田也说:“耐心的老师、有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都让我十分不舍。我最喜欢我的数学老师,他就像朋友一样,告诉我们要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三年来我成长了很多,在第28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获得过省级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专业比赛,感谢学校对我的鼓励和支持,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高三年级组长李耀亮介绍:“早在几个月前,我们就开始筹划首届高三毕业典礼,花了很多心思。我们在南门放置了毕业证的打卡点,孩子们打卡之后,就进入领取车票的环节,这张定制车票将带领大家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因为我们老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三年,与每位孩子都很亲近,所以在活动中凸显了深厚的师生情。”

快闪音乐会

以山为骨,以水为魂

校长寄语厚重又诗意!

“你们是南外方山科技高中部的首届毕业生,注定是学校历史的书写者和奠基人。”毕业典礼现场,南外方山分校校长朱征深情寄语高三毕业生,这段寄语刷屏了!

“古人说仁者乐山,我希望你们毕业后,能以方山为骨,厚重大气。在这样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名节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你们光明正大地拼搏,取之有道,切莫投机取巧地追逐。作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希望你们要有中国人的骨气,不盲从,不屈服,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以方山为骨,方正刚毅,内心始终葆有进取之心,自信自强,不断地向山顶攀登。古人云智者乐水,我希望你们毕业后,能以圆湖为魂,隐忍润泽。人生道路上,不如意之事有很多。你们要具备水隐忍蓄势的品性,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断地去积蓄自己的力量,不骄不躁。终有一天,你会跨越障碍,奔腾入海。但是,入海并不是我们炫耀的目的,沿途中润泽才是我们的使命。希望大家像水一样胸怀博大,润泽万物生灵。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们。以圆湖为魂,圆润平易,内心始终存有悲悯之心,自助助人,不断地滋养灵魂。方山圆湖,山水交融,刚柔并济,儒道互补,也应是每一位南外方山学子的做人准则和处世信条。”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罗皞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