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勿忘九一八警钟长鸣,带孩子来南京上一堂历史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8 18:18:00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9月18日上午,社会各界代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隆重集会,参加升国旗、唱国歌、撞响和平大钟仪式,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时间指向8时30分,当庄严的国歌响起,仪式开始。少先队员行队礼,部队官兵脱帽行注目礼。国歌唱毕,全体人员向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默哀。

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26人。随着幸存者年事已高,历史记忆的传承重任愈发落在年轻一代肩上。纪念馆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累计发展四批共38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中有幸存者的后代,亦有当年在危难时分留在南京救助难民的国际友人的后代,还有守望相助的中国同胞后代和守护历史证据的见证人后代。

幸存者薛玉娟的外孙女、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任颖在发言中动情表示:“我深深敬佩像我外婆那样的幸存者,他们背负着刻骨的伤痛,以毕生之力讲述历史真相,警示和教育后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她说:“如今幸存者渐渐老去,作为后代,我们应接过传承历史记忆的接力棒,呼吁人们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记者看到,当天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首层路演厅,任颖还与观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她讲述了外婆1937年的惊险经历:“她那时只有1米5个头,提着篮子到机场附近捡煤渣,正好遇到日本兵。她拔腿就跑,但还是被日本兵追上。日本兵用刺刀向她胸口刺了一刀。她顺势仰面倒地。日本兵以为她死了,就没再管她。过了很长时间,她才敢爬起来。88年过去了,外婆胸口还有刀疤。”任颖表示,乐观坚强的外婆是家族的精神引领,其经历激励后辈努力工作,并将历史真相讲述给更多人听。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黑暗里举灯的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刻进骨头里的忠良……”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代表深情朗诵了诗歌《纪念碑》,讴歌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

6名各界代表推动钟锤,共同撞响和平大钟3声。钟声回荡,寓意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开创未来。随后,全体人员依次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上午10时,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共同铭记这一国难日。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人们自发驻足,低头默哀,在肃穆的氛围中共同悼念遇难同胞。

今天本该是上课的日子,河北石家庄观众李帅带着10岁儿子李沐森来到纪念馆参观。父子俩特地都请了假。李沐森就读石家庄市实验学校四(1)班。“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预约在9月18日这天。让孩子听着防空警报声,看着纪念馆里的建筑、文物、历史照片,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在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江苏溧阳观众吕文涛和陈婷夫妇带3岁儿子吕宸灝来参观。一家三口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铁书前伫立良久。妈妈陈婷说,9月3日,他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九三阅兵直播。“孩子看到先进的武器装备,非常兴奋。我跟他爸爸商量,一定要带孩子来纪念馆看看,让他从小了解这段伤痛历史,培养家国情怀,长大为国效力。”


深圳市创新学校三(3)班宋小北由妈妈陪伴来了。今年暑假,他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侵华日军杀了很多我们的同胞,我心里非常悲伤。”看到孩子义愤填膺的样子,妈妈决定9月18日这天带他来纪念馆现场看看,“专门请假来,给孩子上一堂历史课,留下深刻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张楠  戴哲涵

摄影  万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