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黑暗跑团、给爸妈做晚餐……他是“骑行小王子”,也是热心公益的“小暖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7 21:33:00
环青海湖360公里骑行、徽州天路大环线900公里骑行;暑假每周日陪盲人跑步5公里;每天给爸爸妈妈做一顿晚餐……还记得那位骑行川藏线23天抵达拉萨的南京学子王俊淇吗?这个暑假他步履不停,继续挑战青海湖和徽州“小川藏线”,平日里,他更是一位热心公益,有孝心的“小暖男”。
赴热爱:车轮上的诗与远方
王俊淇是南京一中实验学校高二(1)班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七月初,我踏上环青海湖360公里骑行之旅。青海湖,这座海拔3196米的高原圣湖,以宝石般的澄蓝连接天空和旷野,雪山朗照,油菜花开,沙漠静谧……我们仿佛骑进了一幅辽阔而绚丽的油画。尽管挑战随行:高原缺氧、低温强紫外线、多变气候、车辆故障……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奔赴,我们最终用车轮丈量了它的壮美。”
八月初,王俊淇又完成了徽州天路大环线900公里骑行。连续爬坡、长距离奔袭,第二天甚至要完成160公里与2400米爬升,在弯急坡陡的“小川藏线”上,王俊淇和队友们彼此破风、协同开起“小火车”,在风驰电掣中收获纯粹的骑行快意。
“两次远征,让我不仅在体能和技巧上有所提升,更让我再次读懂坚持的意义。热爱,不是一时兴起,它是用汗水灌溉向往,以勇气写就征程。”王俊淇说。
献爱心:陪你看世界的光
这个夏天,王俊淇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参加黑暗跑团,陪盲人一起跑步。在陪跑之前,王俊淇参加了志愿者的培训。“作为暑期志愿者,当我在新人培训课程中第一次戴上眼罩,在母亲的引导下尝试行走、上下台阶、绕过障碍……那一刻,黑暗让我真正体会到视障伙伴日常出行的艰难。也从那一刻起,我更加坚定:要像父亲一样,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拥抱运动的畅快。”
每周日清晨七点,黑暗跑团南京站的志愿活动如期展开。整个暑假七次的陪伴,让王俊淇与一位同龄视障小伙伴越来越默契。“我们或慢跑,或徒步,节奏以他为准。一小时的晨光里,我们不只运动,更分享沿途的风景、运动的喜悦和生活里的趣事。”王俊淇说,“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爱,是学会用对方的眼睛重新打量这个世界。陪跑表面上看,是我在给盲人朋友提供安全感,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也深深感染着我。”
记者了解到,王俊淇参加黑暗跑团也是受爸爸的影响。“暑假期间,每周日早上6点,我们一家三口就起床,7点在玄武湖门口集合,陪着盲人伙伴跑步5公里。跑步大约半小时左右,加上前期准备活动和跑完之后为视障跑者提供补给服务,前后大概要一个多小时。”王俊淇的爸爸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陪跑既是对别人的帮助,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滋养。
尽孝心:厨房里的温度
这个暑假,爷爷奶奶回乡小住,父母工作繁忙,时常晚归。为不让晚餐拖至九点,王俊淇主动承担了做晚饭的任务。油烟之间,藏着他感恩的初心。每当饭菜得到夸奖,那一声“好吃”便如蜜一般,甜进了心底。
“小学时候,妈妈也教过我做一些菜,但这是我第一次独立、持续地做饭。”王俊淇告诉记者,他会在小红书上找教程学习,暑假他学会了做青椒炒肉丝、红烧排骨、番茄炒鸡蛋等。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小波折小插曲,比如菜炒糊了,烧水忘关火了,买菜犯了选择困难症等等。
“能吃到儿子给我们做的饭菜,相当欣慰!他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做菜。”王俊淇的爸爸笑着说,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不一样,花开有早晚。学习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相比学习,作为家长,他更看重孩子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每个周末,我必须保证有一天带孩子去骑行。”
全程参与的陪伴,
构成了优质家庭教育的标准范式
“王俊淇是一位品学兼优、心怀社会、极具责任感的杰出青年代表。”高二(1)班班主任刘昌军介绍,他完美地平衡了高标准的学业追求与深厚的公益情怀,不仅在学习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智力与自律性,更在志愿服务中体现了超越年龄的共情能力、领导力和社会担当。王俊淇同学是“卓越能力”与“善良心灵”的完美结合体。他诠释了“优秀”的更深层次含义---卓越不仅仅是为了自我实现,更是为了赋能他人、改善社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帮其做好生涯规划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王俊淇的父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南京一中执行校长黄侃表示,“对于在校阶段的孩子而言,家长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助力孩子考入理想名校,妥善解决阶段性的升学难题;另一方面则需着力搭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发展平台,引导孩子成长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这二者相辅相成——升学是短期目标,育人才是长远根本。”
“陪伴,正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路径。去年暑假王俊淇父母曾带着孩子骑行进藏,今年王爸爸又陪伴孩子环游青海湖,用车轮丈量世界的广阔。这种身体力行的规划、言传身教的示范以及全程参与的陪伴,构成了优质家庭教育的标准范式。在此,我们呼吁更多家长能够把握教育本质,在‘育分’与‘育人’‘成长’与‘成功’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视频剪辑 王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