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收藏大家杜春耕逝世,被誉为红学界“活雷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5 17:39:00
11月5日,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发布讣告,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著名红学家、《红楼梦》版本收藏家杜春耕先生,于2025年11月1日凌晨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84岁。
![]()
杜春耕1941年10月3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早年致力于我国大型光学精密仪器的光学设计工作,科研成果卓著,曾获首届科学大会奖及多次部委奖励。
1994年起,杜春耕开始潜心红学研究,立足文献基础,从版本角度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展开研究。他曾说“在四大名著里,只有《红楼梦》单独成了一门学问,叫作‘红学’。但是,也只有《红楼梦》存在的疑问最多,许多令人不解的谜团至今仍未能解开。”
杜春耕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提出“二书合成说”等重要观点,为《红楼梦》的著作权属于曹雪芹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承认成书过程的复杂性,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路径。他曾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如《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考——关于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的故事》《从〈风月宝鉴〉是演变不出一部〈石头记〉来的》《荣宁两府两本书》等。2005年6月参加河南教育学院主办的"'百年红学'学术研讨会",首次以工程师身份提出"重材料、重实证"研究理念,展示收藏的早期《红楼梦》版本,引发学界对版本学研究的关注。
2013年前后建立的"聚红轩"收藏中心,藏有程甲本、程乙本等百余部珍贵版本及汪惕斋绘制的早期红楼情节画原件。其藏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国家图书馆多次借阅使用,形成"私藏公用"的学术支持模式。
杜春耕提出了"增删五次"成书理论,通过对比甲戌本、庚辰本等版本异文差异,论证《红楼梦》创作过程的动态性,为文本矛盾解析提供新视角,晚年他还主导了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手抄本溯源工作,通过比对载涛亲王手迹和梳理阿拉善旗藏书史,确认版本递藏脉络并推动原样再版,成为首个明确传承路径的早期抄本。
多年来杜春耕在研究中搜集累积了大量红学文献,助力北京曹雪芹学会资料馆的成立及珍贵资料的收集整理,秉持“资料即用”的理念,与学界同仁分享藏品,推动了红学研究诸多领域的发展,有红学界“活雷锋”的美誉。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杜春耕认为“红学研究不能舍本逐末,应当先在作者与成书的问题上苦下功夫,打好研究的‘基石’,然后才能构筑起红学的‘大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