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用科技之翼承载人文想象,“三体日”将“文明信号”传向全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3 19:52:00

2025年10月21日,三体IP全球独家版权方三体宇宙发起年度粉丝活动“三体日”,并在10月30日至11月2日,联合清华大学业余电台BY1QH、北京邮电大学业余电台BY1BY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阿斯图友谊号卫星BJ1CR/RS64S,共同发起“三体日——文明信号征集”活动。

活动中选出的15个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大众创意内容,通过三所高校的无线电台,将来自中国年轻人面对人类未来和宇宙文明的多元化思考以无线电信号形式传向全球。截至目前,全球4大洲、10余个国家的数千名三体粉丝和无线电爱好者,已成功接收到电波信号。

从红岸基地到阿斯图友谊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三体日”是由《三体》作者刘慈欣和三体宇宙共同发起,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系列主题活动,联动三体IP影视内容主创、高校、行业机构和全球粉丝,为三体迷和科幻热爱者打造的专属节日。灵感源于小说中人类首次回复三体文明信号的关键情节,如果我们真的收到来自地外文明的讯息,是否应该回答?如果要回答,我们该说些什么?

本次活动正是将这一“宇宙级命题”从书页搬至现实,活动中所选出的中国网友对外星文明的回应,被创作为十五幅图像。这些承载了当代年轻人理性思辨、人文情怀和生动的个体经验的电波拼图,通过无线电波形式进行发送,全球无线电爱好者均可接收。

电波信号发送所采用的慢扫描电视(SSTV)/数字慢扫描电视(SSDV)格式,是业余无线电与航天领域一种经典的图像传输方式,兼具极客精神与历史厚度。使用这种专业而富有情怀的技术传递大众创意,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诗意对话,更是一次硬核航天科技与人文想象的创新性融合。

从科幻到现实,一次无线电技术的科普实践

作为本次"三体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信号征集”活动通过短波、卫星无线电发射相结合的形式,为公众搭建了一个了解航天科技与无线电知识的实践平台。活动不仅通过呈现现实世界中航天科技与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激发起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欲,更通过丰富的线下实践让科普教育落地。

为了让更多人亲身体验无线电技术的魅力,参与信号发射的高校还组织了集体信号接收体验、科普讲座及沙龙等活动。在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社团开展了《信号接收实践与SSTV原理》科普讲座;哈尔滨工业大学则由多个学生社团联合举办卫星数据接收、射电天文主题沙龙等跨学科交流活动,学生们亲手操作设备接收太空信号。这些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参与者对航天科技的认知深度与探索热情,进一步强化了本次活动的科普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不同兴趣群体的交流。通过三体宇宙与清华大学业余电台、北京邮电大学业余电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的共同传播,成功连接了各地的科幻爱好者与无线电爱好者,让跨群体、跨地域的思考分享落地实现。

从《三体》小说中地球与三体两个文明的首次交汇,到今日网友的创作以无线电形式飞向全球,三体宇宙不断打破虚构与现实的边界。三体宇宙希望以更创新的形式,为全球三体粉丝提供科幻与现实交织的多维体验,更借此搭建起公众与科技接触的桥梁,激发当代青年对人类文明和未来的探索。正如刘慈欣先生随信号一同发向星空的寄语:“让我们继续保持对科幻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对生命的热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