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MM三人行|如何看待郑智化的愤怒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9 18:11:00

最近,歌手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登机过程不顺一事引发热议,在深圳机场致歉承诺改进服务后,郑智化也道歉表示自己此前发文用词不当,情绪太激动。

郑智化的焦虑可以被理解

郑智化的焦虑其实应该被理解,作为残疾人,出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碰到通行障碍,产生焦虑情绪也在所难免,一时间情绪失控可以理解。在这起事件中,更值得讨论的是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的问题,在健全人看来,升降车和客舱门之间的落差就是抬一脚的小事,但对于不良于行的残疾人来说,轮椅卡在那里不得不让众多人前来帮忙的挫败感不是小事。

细细想来,这样微小的障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广场、绿地入口处常见的回字行车阻,健全人侧身可通过,坐轮椅的人无法通过,新装的盲道采用不锈钢材质,雨天湿滑,健全人可以避开,但盲人只能在盲道上小心翼翼的走,和溜冰无异。虽然工作人员提供及时帮助能够解决残疾人部分的生活出行问题,但或许对于残障人士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不被特殊化的对待,能够和健全人一样,融入正常城市生活的脚步。沈昭

“速度”与“真相”

“10·25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事件”已经成为专属词条了——从对其“连滚带爬”描述的同情,到监控视频公布后的质疑,再到双方致歉与对残障服务的反思。这一事件就像此前的一些社会新闻那样,短短几天内也发生了反转。这再次提醒大家,面对社会热点,“慢思考”非常有必要。

事件初期,郑智化用“连滚带爬”“冷眼”等情绪化表述迅速点燃舆论,不少网友基于碎片信息迅速站队,而后续监控视频却显示,现场有工作人员搀扶,其过程并非字面描述的狼狈。

在互联网上,情绪传播的速度似乎总是会远快于事实厘清的速度。在热点爆发时,大家很容易被片面信息裹挟而先行形成态度,继而忽略了对事件全貌的耐心等待。

其实,“慢”并非漠不关心或是没有鲜明态度,而是在为理性留出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公众人物应该审慎使用影响力,避免情绪化表达引发误读;另一方面,媒体与平台应主动承担责任,通过核查事实,以及多元呈现来引导大家深度思考。从最终结果来看,郑智化事后道歉了,机场积极整改了,所以,“慢”下来才有解决之道。 孔小平

少纠“表达瑕疵”,多盯“问题本身”

当郑智化用“连滚带爬”描述机场登机困境时,舆论的走向令人唏嘘:本该聚焦残障人士出行障碍的讨论,却演变成对其措辞“夸张”的围攻,最终以当事人道歉收尾。这场舆论的偏移,暴露出公共议题讨论中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我们常因纠结“表达是否完美”,而模糊了问题的核心。

残障群体的出行困境,从不是“个案吐槽”。我国8500万残疾人里,肢体残障者的日常出行,常被公共设施的“无障碍短板”卡住——机场登机的高度差、公共场所缺失的坡道、不便使用的卫生间,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日常梗阻”。深圳机场承认的20厘米落差,不过是无数同类问题的一个切面。

公共讨论的本质,是推动问题解决,而非对发言者的“语言审判”。郑智化的表述或许带有情绪,但“残障人士登机不便”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深圳机场后续推出的连接装置,也证明问题本可通过讨论推动改进。若总是盯着“表达是否精准”,而非“需求是否被满足”,只会让更多弱势群体在发声时瞻前顾后,让本该被关注的社会短板继续被遮蔽。

健康的公共讨论,应跳出“纠措辞”的窠臼:不必要求每一次发声都滴水不漏,更该看重问题被暴露的价值;不必陷入情绪对立的漩涡,更该落脚于解决方案的落地。唯有把目光从“表达瑕疵”转向“问题本身”,才能让个体的声音,真正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力。张楠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