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拉斯洛新书《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中文版首次面世:以末日般的寓言命中时代精神的靶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8 18:50:00
10月底,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长篇小说《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为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他那富有感染力与远见卓识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10月9日,匈牙利当代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荣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也为他的作品在国内的全面引进、出版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温克海姆男爵返乡》被《巴黎评论》评价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四部曲杰作的巅峰,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继《撒旦探戈》与《反抗的忧郁》后,该书再次带着读者回到了一座匈牙利小城,因此也被看为是《撒旦探戈》的续曲。
小说围绕着两条线展开。六十五岁的温克海姆男爵欠了一大笔赌债,在人生的暮年决定回到故乡,希望与少时的恋人玛丽卡重聚。城里的居民却误以为男爵带着巨额财富衣锦还乡,并打算将这些财富捐献给小城。而与此同时,一位在苔藓研究领域蜚声国际的教授却隐居在城郊荒芜之地的棚屋里,一面与监视着自己的女儿做着无形的斗争,一面试图通过思想免疫训练让自己抵御“人类的无知”。壮观的场面不断上演,死亡和深渊若隐若现,直到最后厄运降临到毫无防备的小城居民身上。小说宛如一出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剧,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以其极具代表性的复杂长句,描绘了一座匈牙利小城里的众生相。
译者余泽民认为,由于主题上的联系性与故事发生地的相似性,《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可以与《撒旦探戈》《反抗的忧郁》一起归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启示录三部曲”:“等待,既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文学的核心主题,也是在特定历史中东欧人(当然,包括了更愿称自己是“中欧人”的匈牙利人)唯一可以选择的行动方式,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动只能是等待,而不是行动,等待的结果是绝望与毁灭。”
在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前作中,尽管世界绝望,但总存在一个“无限”的维度,例如《撒旦探戈》中,“有无限的希望,但并不属于我们”。然而,在《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中,“无限”变得遥不可及,它对这个小镇毫无兴趣,小镇似乎已将自己完全封闭在“无限”的概念之外。教授试图通过“思想免疫练习”来彻底放弃思考,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防御——既然永远无法获得希望,那就选择精神上的自我了断。在一个宏大叙事已经瓦解的后现代,任何试图为生活寻找统一解释和意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温克海姆男爵返乡》所展现的匈牙利小城中,居民的渴望被简化为对金钱的崇拜与对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其说这是一个“祛魅”的世界,不如说这是一个“被耗尽”的世界。世界并未在物理意义上终结,而是在意义、真实性、崇高与希望上终结。
书评人大卫·奥尔巴赫认为,《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可能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最长、最有趣,也是最黑暗的作品。它并非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前作的“总结”,而是像是一种“完成”——它完成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对现代人类困境的彻底、黑暗、完整的诊断。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作品的翻译、编辑和阅读均有难度,这是文学出版界的共识。这类作品并不一定能很快获得亮眼的市场销量,但译林社方面表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值得且需要被翻译引进,激发更多共鸣。从文学出版的尊严与多样性出发,坚持价值导向和长期主义,而不以市场为唯一导向,是此类高难度文学翻译项目得以存在和成功的根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