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大派”榜 | 刘有林谈彭城书风特质:雄强、朴厚,汉魏气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6 12:32:00
江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镇,书法传统深厚,历代名家辈出,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的书法流派。对于江苏书法地域流派中的“彭城书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有林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
在刘有林看来,彭城书风的根源绝非单纯的技法传承,更在于深植于徐州这片土地的“汉魏文化基因”,“尤其是汉代石像所承载的‘大汉气息’,那些镌刻于砖石之上的线条,自带一种气势磅礴的生命力。这种无形的文化感召,早已融入徐州文人的精神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书写风格”。他还以地域文化对比作解,点出书法“字外功”的重要性:“江南人就像苏州人写字,带着小家碧玉的温婉,这就是一种文化感,这也都是‘字外功’。”
刘有林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彭城书风的核心特质:“雄强、朴厚、汉魏气息,这三个词它们都带着一种力量感,是徐州地域文化与历史底蕴的直接体现。”徐州地处南北交界,民风兼具北方的豪迈与南方的细腻,这种融合反映在书法中,便成了独特的韵味。
彭城书家,也始终是这一风格的践行者与传承者。“清代的张伯英、近现代的李可染、尉天池、马亚、祝培良——他们的作品虽各有侧重,却都带着‘雄强朴厚’的彭城印记,也是地域书风的鲜活注脚。”
而在当代,彭城书风并未停留在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刘有林老师分享了与尉天池先生交流的细节:“我和尉天池先生探讨时,他总不断否定自己,寻求突破,始终致力于在‘疾’与‘驰’的辩证中拓宽边界——他渴望笔下的线条能有跳跃腾挪的动感,希望在书法的个性化表达上再提升一个境界。再比如赵旭辰的书法,便在‘雄强朴厚’的基础上,加重了水墨韵味的表达:墨色或浓或淡,笔触或干或湿,一大团墨晕中藏着柔中带刚的线条,既保留了彭城书风的力量感,又多了几分现代艺术的视觉张力。”而这种创新的本质,在刘有林老师看来,是“技法框架”内的自我突破:“先懂‘法度’,再谈‘变化’,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
实习生 田昕冉 潘彩霞 乔文飒 刘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