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微观察|“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神曲《没出息》为啥火遍两岸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6 12:29:00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当这句带着强烈情绪张力的唱词配上魔性旋律,从大陆短视频蔓延到台湾便利店音箱,从学生党背书的书桌飘向打工人加班工位,没人能料到,这首从旧视频中“抠”出来的神曲,会席卷两岸。10月22日,王搏与王蓉的双“王”炸组合发布《没出息》完整版,让这场持续发酵的文化狂欢迎来新高峰。这首看似戏谑的作品,实则是一面折射时代情绪与文化联结的镜子,藏着跨越地域的情感密码。


《没出息》的爆红轨迹,堪称网络时代跨域传播的鲜活样本,故事的起点,是大陆音乐人王搏的一次偶然发现——台湾政治人物王世坚早年质询时的视频片段里,“没出息”的怒斥搭配拍桌顿足的神态,自带戏剧冲突与情绪爆发力,仿佛天然为音乐改编埋下伏笔。

王搏以电子乐重新编曲,精准卡点视频中的情绪起伏,10月初发布的15秒改编作品瞬间在抖音引爆。大陆网友率先掀起二创浪潮:职场人将歌词与“PPT改到第17版”的狼狈结合,学生党用其吐槽“考试前夜临时抱佛脚”的慌张,减肥失败者调侃“从从容容吃沙拉变连滚带爬啃炸鸡”的无奈。相关话题短时间内播放量飙升,成为现象级热点。

更奇妙的是“回流效应”的显现。网友接力创作钢琴版、唢呐版、AI翻唱版,甚至综艺节目《综艺大热门》专门推出“王世坚模仿秀”环节。台湾街头的便利店、出租车电台循环播放这段旋律,有网友笑称“走三步就能听到,想忘都难”。

这场狂欢堪称技术赋权下的产物。音乐制作软件的简易化让普通人可独立完成编曲,短视频平台提供即时传播渠道,“人人都能做音乐”的时代释放了民间创新活力,而《没出息》正是这种活力的集中爆发。

在网友的创意改造中,这段原本带有特定场景属性的素材,完成了从单一指向到多元表达的蜕变,最终成为承载全民情绪的通用容器。随着传播扩散,场景标签逐渐消解,歌词更多转化为对日常困境的温和自嘲。

各种玩梗背后,是“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内核。正如有评论所言,“没出息”的怒斥像老父亲恨其不争的责骂,内核是深沉的关切。无论是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还是对发展路径的期盼,都通过这句通俗表达得以释放,形成跨越地域的情感共鸣。

王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触动他的是“两岸网友没有隔阂的共鸣”。《没出息》的爆红,本质是两岸共同文化基因的显性表达,是当代人情绪需求的集中回应,其价值远超一首网络神曲的娱乐意义。

文化同源是跨域传播的底层密码。“没出息”三个字带着浓厚的市井气息,是两岸日常交流中无需翻译便能精准传递情绪的词汇——其中既有嗔怪,有无奈,更有暗含的期许,这种语言体系的共通性构成了传播的基础。而通过自嘲消解压力的表达方式,更是刻在共同文化基因中的生存智慧:当代人用一句“没出息”放低姿态,为自己留出缓冲空间,完成与生活的和解。

歌曲击中的是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共同体验——谁不曾向往“从容游刃”的生活,却不得不面对“连滚带爬”的现实?这种共鸣超越地域差异,成为朴素的价值共识。从心理学视角看,传唱《没出息》是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人们通过承认“狼狈”释放焦虑,在“唱完继续前行”的默契中获得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戴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