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文物浩劫,“喜剧”登场:谁在消费卢浮宫之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4 15:25:00
自从10月19日法国卢浮宫公告有8件具有“无法估量历史价值”的法国王室珍藏珠宝被盗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正在互联网上酝酿起风暴。当法国文化部、巴黎市政府、巴黎警方和卢浮宫正在为追捕盗贼焦头烂额之际,已经有“嗅觉敏锐”的商家看到了这起文物浩劫事件中的“商机”。
万里之外的国内电商平台上已经火速上架了卢浮宫失窃珠宝的同款,既有售价几千元的欧仁妮皇后蝴蝶结钻石胸针同款,也有只需要16元就能拿下的玛丽·路易斯皇后祖母绿首饰套装。还有一些网友开始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玩抽象了,前几日,闲鱼上出现了多个“卢浮宫博物馆被盗珠宝”售卖链接,标价从99万元到9999万元不等,链接文案中还有“95新,现货在手、刚取货,低价急出”等描述。
![]()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抽象”行为不止是出现在国内,法国的二手服饰交易软件vinted上也出现了“卢浮宫博物馆被盗珠宝”售卖链接,平台方对此做出的回应也类似,闲鱼客服表示平台大数据在监测中,用户看到可以举报,人工专员会审核处理。vinted的公关人员对法国媒体回应称这些都是虚假广告,会进行处理。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制造此次失窃案中的窃贼使用的升降梯的德国公司也借机做起了营销:“当又一次需要迅速行动时,能以每分钟 42 米的速度,运送重达400公斤的珍贵货物。”配图是出现在卢浮宫失窃现场的升降梯。
![]()
2
![]()
“卢浮宫失窃案已经逐渐演变成喜剧电影了。”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下了这样的评价。至少在互联网的讨论范围中这话还挺中肯,一起相当严重的文物失窃事件没有带来更多人对于文物背后艺术价值、历史渊源的深究,也无暇思考法国博物馆安保漏洞、游客暴增带来的安保压力、顶流博物馆卢浮宫财务状况为何捉襟见肘、海外文物黑市交易猖獗等深层次问题。这起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盗窃案足够离奇荒诞,是天然的流量密码,各路商家、热衷于“抽象整活”的网友迅速的把严肃事件消解为一个又一个搞笑标签,不管是电商平台上的同款还是给升降梯打广告的德国公司,这都是很典型的蹭热点、玩梗式的营销,失窃事件的严重性、文物的文化意义在一片哈哈声中被逐渐碾平。对于法国人特别是与本国的文化、文物事业密切相关的人来说,这起事件是惨痛的教训,也是沉重的国耻,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国家的民族瑰宝、民族记忆被粗暴的破坏,当这起事件经过互联网的一番玩梗后,几乎成了一场全球围观的闹剧,嘲笑法国无能的互联网老梗又添新“素材”,站在法国人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玩笑似乎真的有点伤口上撒盐了。
在这场喧嚣之外,我们或许更应保留一份理解与同情,拒绝以消费文化灾难为代价的娱乐至死。同时,卢浮宫失窃案也为世界各国敲响文化遗产保护的警钟——文物不仅因其价值连城而珍贵,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与身份认同。我们有必要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如何更好地守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明印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