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常州与宜宾两座“电池之都”的双城记,纪实作品《电车之心》上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6 20:05:00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四川宜宾举办,今年大会主题拟定为“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已成为世界关注焦点。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纪实作品《电车之心》,以深邃的观察和详实的笔触,梳理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从零到世界第一的“换道超车”历程。两位资深记者走访行业核心人物,实地探访工厂车间,带我们回溯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激荡二十年。

《电车之心》生动谱写了常州与宜宾两座“电池之都”的双城记。常州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口号,逐步形成覆盖多个区域、自成体系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在产业高峰时期,常州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国两三成,产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公共领域电动化推广成效显著。

而与常州相隔千里的宜宾,则展现了另一种发展速度。为推动龙头企业项目落地,当地政府在三个月内完成了500亩土地的平整交付,高效的服务能力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

书中指出,常州与宜宾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折射出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飞速跃迁。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也在同期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汽车制造商。这些成就背后,是锂电池技术持续突破和产业链协同效应的集中体现。

中国锂电产业的崛起,深植于制造业整体能力的提升。从手工作坊到全球最先进的动力电池工厂,从市场换技术到整车研发,从中央政府的强力扶持到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动力电池行业正是中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的典型样本,充分彰显了我国工业体系在持续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内核。

与此同时,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齐头并进。以宁德时代为例,其计划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将全部电池工厂升级为零碳工厂。这不仅代表企业责任,更是中国制造业面向未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展现出中国工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创新魄力。

四年的产业爆发,背后是二十年的持续布局,新能源的“隐秘之心”,根植在四十多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土壤里。《电车之心》通过记录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工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引领的创新转型之路。这一历程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故事,更是中国工业创新精神的有力印证——它以实践表明,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系统布局和绿色引领,中国制造正不断突破边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