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战旗归乡!“刘老庄连”的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3 09:54:00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引导活动上,一面承载着82年热血记忆的战旗,在江苏大地迎来归乡时刻——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由新四军3师7旅授予19团4连的“刘老庄连”战旗,走进了河海大学,将那段烽火岁月的精神密码,送到了当代青年面前。
这面战旗的荣光,始于一场悲壮的战斗。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战士,在刘老庄地区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与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拼断最后一把刺刀,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忠诚。战后,部队为4连授予“刘老庄连”称号,这面战旗从此成为英雄连队的象征。
此后,战旗的每一缕丝线都续写着荣光:九三阅兵时,当载着它的方队缓缓驶过天安门,直播镜头特意为其停留20秒。这短暂的20秒,是对82名先烈的深切致敬,是对一代代“刘老庄连”战士接力传承的礼赞,更聚焦着一个身影——战旗擎旗手、刘老庄连现任副连长王宸一。他紧握旗杆时总说:“为什么旗杆这么沉?因为战旗在,军魂就在。”每当这时,他总会在心中向先烈“报告”:如今山河无恙、国家强盛,再也无人敢欺凌华夏儿女。
在“刘老庄连”的营区里,还有一棵特殊的青松,它从安葬着82名先烈的烈士陵园移栽而来,成了连队的“精神坐标”。战士们训练归来,总会在松树下驻足片刻,看着舒展的松枝,仿佛能望见先烈凝视的目光。王宸一曾动情地说:“青松看着我们成长,我们看着青松,就像看到了战旗、看到了先烈、看到了希望。”这棵青松,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鞭策——战士们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任务,都是在为战旗续写新的荣光。
当战旗在河海大学的师生面前缓缓展开,王宸一的嘱托掷地有声:“你们要将这战旗攥得更紧,举得更高!战旗所指,就是前进方向。”随后,他面向台下高声发问:“想想民族屈辱,想想抗战先辈,革命先烈的精神,你们忘没忘?”“没忘!没忘!永不忘!”整齐响亮的回应响彻现场,也让“刘老庄连”的精神跨越时空,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深深扎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张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