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伊文化润疆剧目《天山问渠》来宁实力“圈粉”,年轻观众对伊犁“心生向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2 22:55:00
10月12日,由江苏援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重点文化润疆项目——原创现代歌舞剧《天山问渠》,作为特邀演出剧目精彩亮相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演出结束后,有年轻观众告诉记者,看完剧对伊犁充满了向往,“原来边疆现在这么美、这么有活力,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伊犁看看,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也看看江苏援疆留下的成果”。
《天山问渠》由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伊犁州党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联合策划,伊犁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伊犁州歌舞剧院出品,江苏大剧院参与制作导演。剧情上,以即将毕业的伊犁青年林一的人生抉择为主线,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对话:面临内地发展与返乡建设的两难,林一因撰写毕业论文回到故乡伊犁,在天山脚下,熟悉的亲友、焕新的街区让他倍感温暖;调研途中,他更通过“跨时空对话”遇见曾谪戍伊犁、兴修水利的林则徐,深刻感悟先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与为民情怀,也真切感受到当代伊犁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家乡的巨大力量。这场特殊的经历让林一完成蜕变,最终选择扎根边疆、奉献青春,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当舞台上呈现林则徐兴修水利的场景时,台下传来阵阵赞叹;当林一最终做出扎根家乡的抉择,合唱声响起的瞬间,不少观众眼中泛起泪光。剧中,伊犁的发展成就、浓郁民族风情与苏伊两地跨越万里的情谊,通过演唱、舞蹈、对白与灯光、音效的多维度呈现,鲜活地展现在江苏观众面前。
演出结束,全场响起潮水般掌声,有观众表示,林一的选择让他想起身边去伊犁支教的朋友,林则徐的精神更是让人震撼,这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他真切感受到苏伊两地不是隔着万里,而是心连在一起。该剧的多维度叙事也让从事文化工作的观众赞不绝口,“该剧的艺术呈现与文化内涵都很棒,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很有冲击力,尤其是看到剧中伊犁的新变化,能明显感受到江苏援疆的用心——不是简单的帮扶,而是用文化架起桥梁,让两地的情感和精神真正交融”。
《天山问渠》的创作与演出,是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持续推进“苏韵伊情·文化润心工程”的缩影。2023年4月,新一批江苏援伊干部人才入疆以来,始终将文化润疆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抓手,围绕“化人”更“润心”的目标,累计实施文化润疆援疆项目88个,投入资金3.08亿元。据悉,除《天山问渠》外,还创作了歌舞剧《同是江南》、淮剧《小白杨》等,《苏韵伊情 山水和鸣》援疆组歌即将制作完成。《小白杨》几日后,也将走进南京,参加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让苏伊两地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光彩。
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援伊团队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润心”工程为抓手,深入挖掘伊犁厚重历史文化遗产,助力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文艺五进”系列活动,组织文艺苏军、文艺苏品进剧院、进社区、进校园、进边防、进景区,推动更多苏伊文化合作项目落地,让文化成为连接苏伊两地的纽带,让中华文化充分展现、直抵人心,不断擦亮“苏韵伊情”民族团结江苏援疆品牌,为建设美丽伊犁注入更多江苏力量。
伊犁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援疆干部李向阳告诉记者,江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绵长,是文化大省、文化强省。作为宣传文化系统援疆干部,就是发挥种子作用、杠杆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前后方资源,推动江苏伊犁两地文化交流交融,助力伊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参与文艺精品创作,让更多中华优秀文化走进边疆群众身边,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文|视频 实习生 雍茜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